专项09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2024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9日
资源编号 68941

专项09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2024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2024-02-01 八年级上册 0 90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专项01 字词-2024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专项02 语言连贯专题训练-2024年统编版八年...

2024年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专项09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主要考点

1.把握内容,理解情感;

2.分析艺术手法表达效果;

3.欣赏品味语言。

二、鉴赏策略

1.抓住诗眼:诗眼是诗歌的关键字,是全篇的引领者。诗眼可能是动词或形容词,也可能是其他词类,需要认真体会。比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这个字在诗中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

2.抓住意象:意象是诗人所写之景、所表之物,是借景抒情中的景。要认真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明确意境:意境是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物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情境。需要认真组织答案,按照总分结构表达,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4.分析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如用典、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直接抒情、夸张、对比、烘托等。需要仔细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歌尾联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紧扣“早春”,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西湖明媚风光图,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请举出一例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以景物自比,写飘零之感。

C.颈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以传神之笔描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景。

D.尾联写前线统帅骑着马在萧关欢迎诗人的到来,让诗人心生温暖。

4.某公园内草木繁盛,鲜花遍地,树干上悬挂着写有花草诗句的标牌。阅读下面标牌上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庭中有奇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迟日江山丽
绿叶发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风花草香

(1)解释甲标牌上的诗句中“华”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标牌上的“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了春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丙标牌上“春风花草香”一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

B.颔联是首联的延伸,这两联是对实景的描绘,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叹息。

C.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音铿锵,富于音乐美。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6.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赤壁》,完成下面小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下面对《赤壁》这首唐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古物写起,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引起诗人无法平静的心绪。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10.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历来为人传颂。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如色彩、修辞、感情等)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参考【链接】,顺承【示例】,请补全这首诗余下两联在构成章法方面精妙之处的赏析。

【链接】

古时作诗,讲究起承转合。一首律诗一般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构成,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颔联紧承首联,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这样的构成,一方面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诗意的波澜;一方面首尾呼应,前后相承相续,使诗歌形成一个整体。

【示例】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单车简从去慰边,烘托孤寂的心境,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颈联由个人荣辱浮沉转向开阔壮美的境界,通过描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既展现塞外风光的意境雄浑,奇特壮美,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承一转,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诗意的波澜性;

尾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班级的“诗词大会”“你说我猜”环节,要求同学们根据所给出的线索猜出某两句诗歌,请你在下面的三条线索之外再添加一条线索,让同学们将答案锁定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本诗的作者被后人称为“诗圣”。

B这首诗是诗人于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

C这两句诗中有两个词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

D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细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朗读“自将磨洗认前朝”时,特意重读了“认”字。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宗”,本词是否体现了婉约的风格?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①阑珊:衰残。②身是客:指南唐后主李煜被拘汴京,形同囚徒。③一晌:一会儿,片刻。

(1)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同是描写春景,面对春景,两位词人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登临黄鹤楼时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黄鹤楼》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写于诗人出使边塞途中,叙述所见所闻所感,写尽边塞奇观,抒尽胸中豪情。

B.甲诗颔联以“征蓬”自比,写出自己如蓬草一般无依无靠,表达作者的飘零之感。

C.乙诗前两句以动衬静,人物和景物融合为一,共同构成幽静脱俗的隐居生活画面。

D.两诗都用比喻手法写眼前所见之景,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甲乙两诗写于诗人不同的人生阶段,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甲诗是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乙诗是王维晚年隐居时所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王安石曾对本诗提出疑问:“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请你解答他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报君黄金台上意”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直接抒情,抒发了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迷恋与赞美。    2.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描绘的是早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向阳的树上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早春鸟儿为避春寒而争栖暖枝的特点。

【解析】1.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及情感。

诗歌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接表达了对西湖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属于直接抒情的方式。其中,“最爱”一词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行不足”则表明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程度之深。而“绿杨阴里白沙堤”则通过描绘美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专项09 古诗鉴赏专题训练-2024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6894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