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年秋学期期末学情调查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邑泰兴,形成于南唐,发展于宋元,繁荣于明清,江淮海三水在此①,吴越楚文化在此②,城市每一处角落都印刻着千载岁月的积diàn。
纵观泰兴大地,红色、古色、杏色是其基本色调。千百年来,泰兴人民用勤劳勇敢在这片土地上绘就了“红色”chì热、“古色”厚重、“杏色”盎然的三色画卷。徐徐打开用“红、古、杏”三原色描绘的泰兴【甲】富春山居图【甲】,映入眼帘的,是泰兴独特的“三色”文化资源,似颗颗珍珠散落xiāng嵌在全城中。泰兴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被红色浸润的土地上yùn育着“三个不相信”精神、黄桥决战精神、“泰兴红船”精神,薪火相传。
作为一座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千年古邑——泰兴,历来人杰地灵,人文③,积累了丰富而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轶闻典故源远流长,魏文帝曹丕赋诗《济川赋》,一首古诗一座城【乙】南唐烈主李昪赐县名“泰兴”,“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寓意深远。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甲】和【乙】两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 【乙】,
B.【甲】“ ” 【乙】;
C.【甲】《 》 【乙】,
D.【甲】《 》 【乙】;
3.填入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交融 交汇 汇聚
B.交汇 交融 汇合
C.交汇 交融 汇聚
D.交融 交汇 汇合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词性上说,文中加点的词“绘就”“厚重”“徐徐”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副词。
B.“轶闻典故源远流长。”一句中的“源远流长”一词使用正确。
C.“映入眼帘的,是泰兴独特的‘三色’文化资源,似颗颗珍珠散落镶嵌在全城中。”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属于暗喻。
D.段落中介绍魏文帝曹丕赋诗《济川赋》,南唐烈主李昪赐县名“泰兴”,都是为了说明泰兴的历史悠久。
5.下面是学习小组古诗文复习整理成果,请你协助完成。
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6.学校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我参与】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补写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讲述清廉故事
活动形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关注】遗带亭,初建于明朝,位于泰兴市仙鹤湾风光带内,小泰带着上小学的妹妹来参观,妹妹不能看懂亭碑上的铭文,请你以小泰的口吻,把“遗带亭”的故事讲给妹妹听。
舒曰敬,一五九三年泰兴县令,为官清廉,不畏豪强,深受民众爱戴。后因得罪吏部钦差,被免职。百姓聚焦衙门申诉未果。舒曰敬去官后贫,不能行,将腰带换作盘缠。百姓闻讯凑钱赎出腰带,在东门建遗带亭。状元焦竑写下传颂千古之《遗带亭记》。
(3)【我来对】下面是小泰同学搜集到的一幅关于廉洁对联,请判断上下联各是哪句?只写序号。
A.诚实守信立根基 B.廉洁奉公为百姓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2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 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①,卷雾出山楹②。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①涧户:山沟里的人家。②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7.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写凉风生起。“肃肃”“清”等字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意境。
B.“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
C.“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是说风来来去去无形无迹。“有情”二字,将风刻画得惟妙惟肖。
D.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凉风”普济众生的高尚品德和勤奋精神,抒发他积极进取的情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
8.王勃的《咏风》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抓住了秋风________的特点,以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风写得独具性灵。
9.有人说:“风本无形无状,却被诗人写得可眼观可耳闻。”结合诗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②,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世说新语·言语》
【注】①孔融被收:孔融被曹操逮捕。②琢钉戏:一种游戏。③遽:恐惧
【乙】
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①相问!”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②。
——《世说新语·方正》
【注】①儿女子:妇孺。②话言:有益的话。
1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表格中加点的字。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问安国宁家之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B.久之,目似瞑(《狼》)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D.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1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每处1分,共2分)
乃 作 儿 女 子 相 问
13.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则选文分别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和《方正》,请根据【助读资料】,并结合选文内容,分别探究作者将其归入《言语》和《方正》的原因。(4分)
【助读资料】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19分)
15.下列对名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事,就很值得精读;而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可以略而不读。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行到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想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广目天王借得避火罩罩住唐僧,火烧禅院。黑风山熊山君趁乱偷走了袈裟,孙悟空请文殊菩萨帮忙收服了熊山君,夺回了袈裟。
D.《骆驼祥子》中孙侦探的敲诈,虎妞的难产而死,曹先生的离开,车夫老马的境遇等,这些都是祥子生活困顿、精神坍塌的原因。
16.小泰发现诸多名著在命名上大有乾坤。请你参与,和他一起探究。
聚焦人名
(1)下面是小说的阅读摘录和批注。请结合画线句替他解惑。
“这点神气使她——正如一切贫而不难看的姑娘——像花草似的,只要稍微有点香气或颜色,就被人挑到市上去卖掉。”(老舍《骆驼祥子》)
批注:小福子这个人物在命名上有何深意?
着眼地名
(2)下面是小泰查阅的有关《西游记》的地名资料。这种资料查阅的方式,如何帮助他更深入理解这本书?请参考加点词具体阐述。
地 名:灵台方寸山(悟空向菩提祖师学艺的地方)
资料查阅:灵台方寸,心也,一部《西游记》,此是宗旨。(李卓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诬陷意思为伪造事实,以言语冤枉好人,加以陷害他们的名誉;或是刻意假造罪状加以陷害他人。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误解甚至诬陷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我们所学过的名著中,都有着参照的事例。
【甲】收了宝杖,再拜台下,B气冲冲地对菩萨道:“C见我二人不在,复回来把师父打一铁棍,将两个青毡包袱抢去。我等回来,将师父救醒,特来寻他讨包袱,不想他变了脸,不肯认我,将师父关文念了又念。我问他念了做甚,他说他要自己取经,送上东土,算他的功果,立他为祖,万古传扬。”
(1)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中的B、C分别是谁?这次事件C最后又是如何自证清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 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2)材料中的“我”是谁?流言又是谁散布的?她还做过什么让我厌恶的事情(写出两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面两则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别人的误解或诬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7分)
阅读老舍的《住的梦》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去。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在重庆与它的郊区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作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②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③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的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的小说。
④假若青城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的很多,失去了海滨上的清静。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最使我看不惯的是那些喝醉的外国水兵与差不多是裸体的,而没有曲线美的妓女。秋天,游人都走开,这地方反倒更可爱些。
⑤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⑥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腊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⑦在抗战中,我没能发了国难财。我想,抗战结束以后,我必能阔起来,唯一的原因是我是在这里说梦。既然阔起来,我就能在杭州,青城山,北山,成都,都盖起一所中式的小三合房,自己住三间,其余的留给友人们住。房后都有起码是二亩大的一个花园,种满了花草;住客有随便折花的,便毫不客气的赶出去。青岛与昆明也各建小房一所,作为候补住宅。各处的小宅,不管是什么材料盖成的,一律叫作“不会草堂”——在抗战中,开会开够了,所以永远“不会”。
⑧那时候,飞机一定很方便,我想四季搬家也许不至于受多大苦处的。假若那时候飞机减价,一二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地飞行。
【读内容·寻住之美】
18.老舍带我们领略了各地四季不同的的魅力。请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完成填空。
第⑤段写的是北平的秋天。先总说________,再从________、吃食、________三个方面分述,最后总结强调________。
【品语言·赏景之妙】
19.朗读文章时出于传情达意的需要,往往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以重音形式加以强调,请从重音的角度对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设计两处,并说明理由。
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的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手法·悟情之真】
20.青城山,没有奇峰巨瀑,古寺胜迹,作者却说“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为什么?
【悟主旨·析梦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人说,梦是现在想未来的事,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望。文中反复出现“梦”字,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老舍“住的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2.成为中学生已有一学期。这学期,我们领略了新的环境,结识了新的朋友,学到了新的知识;这学期,我们唱过,笑过;也累过,哭过。请以“这学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1.淀、炽、镶、孕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积淀, jī diàn,积累沉淀。
炽热,chì rè,形容温度极高;极热;(情绪等)热烈。
镶嵌,xiāng 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孕育,yùn yù,怀胎;生育。比喻新事物在既存事物中酝酿形成。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甲】“富春山居图”是画的名称,用书名号;
【乙】“魏文帝曹丕赋诗……”“南唐烈主李昪赐县名……”是并列分句,用分号;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