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启东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资源编号 68007

南通市启东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1-21 八年级上册 0 70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总
江苏各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总: 句容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泰州市兴...

南通市启东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

一、(2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读孔孟言,悟李杜诗,积智慧之沙,品生活之美,人生多了一份旷达与tián jìng。孔子困厄于陈,绝粮之时仍弦歌不绝,音乐是mí wǎng寂寞时心灵的桃花源。它那和谐的旋律、A_________(变换/变幻)的节奏、饱满的情感,陶冶你我性情,B________,滋养你我灵魂。愿我们能沉浸在音乐与诗歌的世界里,以音乐之美怡情,以诗书之善育人,由美及善,方为至境。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根据上下文,在B处填写合适内容。

2.学校组织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主题学习活动。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结合对话内容,补全对话。

【材料一】

过去几个月,只要你刷手机,就无法逃脱“沉浸式”这三个字的毒害。什么是“沉浸式”呢?用心理学家米哈里的心流理论(Flow)来解释“沉浸式”这一体验。“心流”(Flow)是指一种将个人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感到一种愉悦、兴奋和充实,不仅会尤为专注,忧虑感消失,长时间从事某项活动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说起沉浸式,90后张鹏就深有体会。小时候,网络不算发达,无所事事的暑假下午,碰到一本有趣的书,“看入迷了,根本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且感动特别充实,沉浸在文字小天地里,仿佛和灵魂在交流”,他觉得这应当算是一种“沉浸式体验。”

【材料二】

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下,老年人逐步被网络边缘化,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老年人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对智能设备的适应过程比年轻人慢很多,而部分子女没有耐心教父母使用。奶奶刷到一个人开快递箱的视频,那人说话的声音能多小就多小,撕胶带、拆包装盒、拿东西的声音要多大有多大。假如你是小栋,请你来解答一下的奶奶疑惑。

奶奶:小栋,快来看看。这是怎么了?视频里这个人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小栋:(1)______________

奶奶:哦,是“沉浸式”视频,你这么一解释,我就明白了。可这“沉浸式”里面的人怪七怪八的。

小栋:也不全是怪异的,比如我(2)______________

奶奶:原来你也有过“沉浸式”体验,也有好的。看来奶奶老了,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小栋:(3)______________

奶奶:听了你的转述我就放心了。我烧几个好菜,晚上等你妈妈回来教我使用手机,帮我清理垃圾软件。

3.整本书阅读。

为促进学生成长,学校想建一个展厅,分为“自然馆”和“人物馆”。现在面向全校征集素材,请你从《昆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这两本书中,找一些合适的来推荐。

(1)下面的四个选项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推荐对象一:黄蜂,精诚团结的合作者,每一只黄蜂都为蜂巢内部的快乐生活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B.推荐对象二:蟋蟀,合唱团成员,通常在璀璨的春日夜空下自娱自乐。

C.推荐对象三:小甲虫,无私的妈妈,它为儿女操碎了心,为后代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D.推荐对象四:萤火虫,光之使者,它的一生,从生到死,总是放着光亮,甚至连卵也有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2)选择以下一个人物进行推荐,要求说清适合放在学校“人物馆”理由。

A.毛泽东  B.贺龙  C.法布尔  D.朱德  E.小红军

4.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②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③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⑤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古人的风雅,积淀在悠久的中华历史里。“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借古讽今,警示我们只有奋发向上,才能有所作为。

二、(60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赏析“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一句中“笼”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个短视频的脚本,请你根据这首诗的后四句补全表格内容。

6.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叠泉瀑布

徐霞客

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北行一里,路穷,渡涧。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又里许,为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乃西向登峰,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乃循山冈,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

【注】①稔rěn:熟悉②三叠之胜:三叠泉瀑布。③黛:深青色。④逼立:指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⑤鹊起:乘势奋起。⑥逼侧:狭窄。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间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北行一里                         ②如是三里

③又里许                           ④始依次悉见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泉为所蔽,不得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作者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

(5)同桌觉得用舒缓的语气和轻盈的语调读“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一句更有韵味。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动物们为何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我们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很糟糕。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④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⑤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⑥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⑦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⑧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能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

(选自《大众健康》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文章第①②段写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探究,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迄今为止”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寒假里,不少同学忙于各类学习或沉浸于娱乐活动,睡眠时间总是“寥寥无几”。晓栋准备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规劝同学们按时休息,不要熬夜。结合本文的学习和你自己的认识理解,你认为下面两段文字哪一段更适合晓栋作为朋友圈的文字信息,请说明理由。

文段1: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生来说,早睡早醒真的是奢侈,但是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前提。调节好生活作息,更有利于学习。

文段2:日前科学家拍下人类睡眠时大脑清洗的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包括可致阿尔兹海默症的β淀粉样蛋白)。友情提示:睡好觉,否则“洗脑”不够会变傻!——《人民日报》微博

8.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网红”阿木爷爷:一半是匠人,一半是诗人

①超2亿的视频播放量,YouTube粉丝过百万,西瓜视频粉丝279万……这份亮眼的数据来自一位中国老人——“阿木爷爷”。之所以强调中国,是因为这位老人的视频吸引了数千万国外友人的观看和追捧,他们惊叹,“这是什么神奇的中国功夫?!”

红遍全网的中国老人

视频里,他通常穿着唐装款式的深蓝布衣,戴着草帽,踩着一双褪色的绿色布鞋,从芭蕉叶掩映的茅屋中走出来。锯木的声音伴随着背后的虫鸣鸟叫

③足球、鲁班凳、木拱桥、将军案、世博会的中国馆,每一件木工作品都是阿木爷爷的代表作品。

④ “小桥流水人家”,曾是多少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如今流水依旧,人家多见,小桥却难觅踪影。阿木爷爷造的这座木拱桥,只用了锯、刨、磨、钻、凿、抠等最传统的工序,没有电力、钉子、螺丝、胶水一丝一毫的参与。

⑤阿木爷爷的作品外观朴素,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开合之间机关尽显。这神奇之处源自一项几近失传的中国传统木匠工艺——榫卯。凸出为榫,凹进为卯,两个独立的构件靠着榫与卯的咬合支撑,有着惊人的稳固性。我国最古老的榫卯应县木塔,经历了风雨、地震、炮弹轰击,千年之后依然屹立。

⑥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阿木爷爷坦言,对于手艺人,相比天赋异禀,日积月累更为重要。看上去浑然天成的作品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手艺打磨。阿木爷爷打小就跟着村里的木匠学手艺,一晃已五十余年,串过万家门,干过万家活,吃过万家饭。

⑦让网友们惊叹的“中国功夫”背后,不只有时间的积淀,还有精益求精的追求。

⑧七代鲁班凳比五代鲁班凳难做多了,于是阿木爷爷在网上一搜,画个小图自个琢磨。连续看了4个夜晚,做了7天,鲁班凳70版本上线。传统手艺人对作品的不断打磨,竟和今天互联网迭代升级的产品思维隔空呼应。

⑨有网友留言质疑这些作品是CAD(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画的图。阿木爷爷坦然回应:“CAD那个英语咱不会,我绘图的技术都是标着尺寸,一把三角尺、一根铅笔、一根木条当圆规用,把图纸画出来。干活的人在一块交流,只要看到对方的东西,都知道他用的什么工具。”朴实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子精气神,那是匠人匠心。

别人家的爷爷

⑩打动人心的,不仅是技艺本身,还有阿木爷爷和孙子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⑪会行走的小猪佩奇、燕尾榫卯秋千、手摇风扇泡泡机,都是爷爷给小孙子做的玩具。朴实温润的木质玩具,或许是童年最有温度的记忆。亲情话语体系中,流行的向来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一次却是“别人家的爷爷”。

⑫在机器化大生产的当下,人们怀念手工艺的温度,那是在日复一日劳作中诞生的质朴美感。每一位用心的工匠,每一件打磨的作品,天然流动,随物赋形。每一件独一无二的手作在潮流更迭中,都展现着中国传统技艺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手艺人安静打磨木块的光景,人与器物,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让人动容。物质纷繁的现实世界里,手工技艺蕴藏着恋恋乡土,带着已然逝去的乡情与乡愁。

⑬朱光潜在《谈美》中曾讲:“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故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⑭在笔者看来,自称“农村老木匠”的阿木爷爷,正是一半诗人、一半匠人的艺术家。

——摘自《法制周末报》

(1)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下面这段文字能否作为本文的一个组成内容?请说明理由。

阿木爷爷对木头的极度痴迷,连儿子阿成也不甚理解。他说自己父亲的老毛病几十年来都没改过,木工活儿没干完,他绝不会去做第二件事。不按时睡觉,也不按时上饭桌。母亲每次都要将饭菜热了又热,等得不耐烦,就跟他吵架:“你吃了再干不行吗?”“干起来不能想旁的,就得专一。”他的手,他的眼睛,他的心,沉浸在这里,专注在一处。这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愉快体验,他会忘记周边的一切,甚至自己的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引用朱光潜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如果为阿木爷爷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你认为哪些方面可以值得一写?(不少于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传承和传播以传统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诸多困难。请根据你的理解,就如何传承和传播给出你的建议。(不少于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5分)

9.作文。

请你以“这次,由我来决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参考答案

一、(25分)

1.(1)恬静 迷惘    (2)变幻    (3)示例:催生你我勇气

【解析】

【小问1详解】此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tián jìng(恬静):恬淡安静。

mí wǎng(迷惘):迷惑失措;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小问2详解】此题考查选填词语。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幻:指无规则可循、不易揣测的变化。

结合语境可知,形容音乐节奏的变化无规则可循,所以应填“变幻”。

【小问3详解】此题考查补写。补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结合“陶冶你我性情”“滋养你我灵魂”可知,B处填写内容应是音乐的作用,且句式为“……你我……”的形式。符合语境即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南通市启东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800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