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 诗歌鉴赏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经典基础题】
一:课内阅读
1.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小语品读诗文后,设计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帮助她补全下表的空白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有人说“过五溪”只是交代了王昌龄的行踪,你怎么看?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课外阅读
3.夏日已成记忆,扬子和秦淮一起从诗作中回味夏日风情。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①蝶飞。
扬子:夏日诗作中,我最爱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前两句中,“梅子金黄”、“杏子肥”、“(1)______”等将江南初夏的田园之景刻画得真是生动形象啊。
秦淮:诗歌最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用了(2)______的手法,抒发了____________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两句。
(2)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结合本诗的内容,从下面两幅图片中选择一幅作为本诗的配图,并说明理由。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释]①嗾(sǒu):这里是“使”的意思。
(1)“试上高楼清入骨”一句中的“清”在诗中理解为
(2)本诗中“岂如春色嗾人狂”与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和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久雨”写起,“久”“暗”二字衬托出了诗人看见巫峡久雨新晴后的喜悦之情。
B.“锦绣文”统摄全诗,是诗眼,也是抒情的着眼点。
C.中间两联着重从景物的颜色和禽鸟的活动来表现新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D.诗人在表达了久雨新晴后的喜悦之情的同时,也不免一份伤情。尾联描写的也是久雨新晴的典型景象,可见全诗紧紧扣住“晴”字写抒情,浑然一体。
(2)阅读本诗尾联并联系写作背景,说说诗人的伤感之情由何而生?
三:对比阅读
7.下面两首诗都写出了“秋气之高远”,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版)
8.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北陂①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陂(bēi):池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可否换成“傍”字,为什么?
(2)两首诗词中都写到了“碾作尘”,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3)面对落花,诗人的情感态度各不相同,请选出分析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王安石在《北陂杏花》中借落花表达坚持自己的变法立场,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B.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碾作尘”的梅花表达遭受外界摧残、任人践踏而无可奈何的慨叹。
C.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借落尽的杨花,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D.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落花”寓意甚多,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9.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时雨(节选)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①短不栉②,爱此一雨凉。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①衰(cuī)发:白发。②不栉:不束发。
(1)《时雨》中“家家”和“处处”能否改为“几家”“几处”?请说说你的理解。
(2)《时雨》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都写了陆游的年老体衰,但用意却有所区别:
甲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
滞雨
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乙】诗“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的画面。
(2)【甲】【乙】两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写景中抒发情怀。请加以赏析。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别情绪。
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优选提升题】
一:课内阅读
一、小语和小文漫步古诗长廊,邀你一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下面哪个表情能够代表小语读完此诗后的心情?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13.“少陵七绝,此为压卷(最出色的作品)”,这是清朝孙洙对此诗的评价。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谈谈这首诗的“出色”之处。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
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画家。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后。
14.诗歌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5.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手法?请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6.(1)这首诗通过高云、古城、秋风、______、原野、______等描绘了潼关的景象。
(2)诗歌一二两句描写的潼关风景有何特点?
(3)结合诗歌三四两句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兄
别路云初起,离亭①叶正稀。
所嗟②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注释:①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驿亭举行送别宴会,于此送别。②嗟:感叹。相传这首诗是唐朝武则天时期一位七岁女孩所作。
17.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前两句所展示的画面。
1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9.假如你就是七岁女孩送别的兄长,请给她留一句话以表惜别之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还自广陵①
[宋]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②一齐飞。
【注释】①还自广陵:作者从广陵返回高邮老家。②冰将裂时发出的响声。
20.从动静结合角度分析一、二句中“依”和“戏”两字的妙处。
21.诗歌第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野 池
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22.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分别描绘了池水和植物的什么特点。
23.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又同遭贬谪。
24.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5.请结合诗歌,简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①立沙际②,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选自《全唐诗》)
【注】①候吏:驿站管理者。②沙际:水边。
26.这首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
27.请简要分析颈联“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
2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帅归蜀
危稹①
万水朝东弱水②西,先生③归去老峨眉。
人间那得楼千尺,望得峨眉山见时。
【注释】①危稹:南宋文学家。②弱水:古水名。③先生:指刘帅。
29.诗的三、四两句运用想象手法,请简要分析。
30.诗中的两个“水”和两个“峨眉”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三: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1.《天净沙·秋思》营造的氛围可以用《秋词》中的“____________”一词来形容。《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一句描绘的画面温馨宁静,更增加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32.两首诗歌均写到了鸟——“鹤”“鸦”。假如你身处其中,这两种鸟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行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33.这两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可以表示秋季。
34.两诗中都有声音,《天净沙·秋思》从______一词感觉到,《秋行》从______一词听到。
35.两首诗都是写秋的,请分别概括其情感。
三、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①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②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①除夜,除夕之夜。②戴叔伦,抱有济时之志,为官治绩斐然。晚年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
36.各项是小文同学对诗歌的批注,你觉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
A.“客心何事转凄然?”写出深夜有客来访,却并未排遣寂寞,反因思乡而凄楚。
B.“故乡今夜思千里”这里不写自己思乡,只说故乡的亲人想念我,表达含蓄而委婉。
C.“寒灯独可亲”写了诗人独居驿馆,唯有孤灯相伴、难以成眠的凄凉画面。
D.“一年”与“万里”,将悠远的时间感和广漠的空间感并列对照,更添愁绪。
37.《除夜宿石头驿》颈联中既写“悲”,又写“笑”,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8.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用了“又”字,两个“又”传达了哪些共通的情感?
四、活动一:“月”这一意象是李白诗歌中的一道绚丽风景线,老师选择了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问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丙】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39.下列对甲乙丙三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表明时间已到暮春初夏,杨花落尽,杜鹃声声表达了诗人心中苦闷、彷徨、伤感之情。
B.乙诗中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丙诗以“峨眉山月”为主线贯穿始终,诗人由自己写到故乡月,再由月写到人,月成为李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
D.李白的许多诗歌都写到了月亮,月在他的笔下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充分体现诗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40.请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并加以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2.《天净沙·秋思》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你用生动的文字把画面内容描述出来。
43.两文同是写秋,但心境不同。你认为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
…………
参考答案
1.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梦境 爱国 报国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根据“夜将尽,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的提示可知,①处应该填写对诗句的理解;此处要理解的诗句是“僵卧弧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可理解为: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第②空填“梦境”,第三空填“爱国、报国”。意对即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