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江苏各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真题试卷汇总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八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南京条约》中,英国强迫清政府开放五处通商口岸是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由此可见,英国人开通“五口”的根本目的是( )
A.掠夺中国物产 B.打开中国市场 C.侵占中国领土 D.利用中国劳力
2.“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它不仅使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烧,大批珍贵文物丢失,还导致西方势力更大程度地入侵中国。”制造这一历史事件的侵略者是( )
A.英法联军 B.美俄联军 C.英日联军 D.八国联军
3.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该运动是(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反割台 D.义和团运动
4.旗昌轮船公司是美国人于1862年开办的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如图反映的是1871年-1874年旗昌轮船公司的赢利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群众大力地提倡国货B.沙俄侵占了中国领土
C.洋务派开办民用企业D.列强疯狂地瓜分中国
5.“它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材料中“它”指的是( )
A.《虎门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谭嗣同就义的那天,围观者达上万人,谭嗣同慷慨陈词,而百姓却呆若木鸡,他们不关心变法,他们是来看砍头的,他们只知道被杀的是乱臣贼子。这段材料说明了戊戌变法( )
A.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B.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C.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7.如图是讽刺漫画《小磨香油》,图中将清政府比喻石磨,人民比作芝麻,三位清朝官员合力榨出的油流到了国外。该漫画最有可能创作于( )
A.甲午中日战争后 B.八国联军侵华后 C.新文化运动以后 D.国民大革命以后
8.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创办南洋公学 B.废除八股取士 C.停止科举考试 D.统一全国学制
9.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歌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长春伪满洲国的建立
10.他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使北京大学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最高学府。他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李大钊 D.胡适
11.从1916年到1928年间,“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侵略 B.农民起义 C.帝制终结 D.军阀混战
12.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主要因为它( )
A.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B.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首次大胜利
C.使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13.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婚礼依然以红色为基调,女子结婚时穿红袄戴珠冠,乘红轿。由此可见( )
A.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普遍
B.西洋风尚在全国流行开来
C.集体婚礼在近代风行一时
D.社会生活变化的新旧并呈
14.“红船精神”可以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 )
A.北京、陕西延安 B.广州、江西瑞金 C.上海、浙江嘉兴 D.武昌、江苏南京
15.八年级学生想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书籍中最适合的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长征简史》 D.《暴风骤雨》
16.下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会宁会师 D.定都瑞金
17.《全球通史》中记载:“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新策略”指的是( )
A.领导工人运动,夺取中心城市
B.建立革命军队,领导广州起义
C.与国民党合作,实现全国统一
D.确定“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18.下列有关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了李德的正确军事主张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
D.打击了日本军队的侵略气焰
19.《长征组歌》中:“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描绘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20.全国抗战初期,面对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论持久战》C.《对日寇的最后一战》D.《论联合政府》
21.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22.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是庆祝( )
A.井冈山胜利会师B.彻底粉碎国民党围剿
C.日本无条件投降D.《双十协定》的签定
23.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诚意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和“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材料的“谈判”指(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24.翻身农民获得土地后,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以极大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全国解放区在三大战役期间农民支援战争的担架达11700付、小车430990辆、牲畜1000多万头。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技术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调动了农民抗日积极性
D.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25.如图是江苏靖江船工谢保大的支前光荣证,据此可知,他参与的战事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9分,28题8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此为指导革命民主派团结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 从白话文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一大批知识分子高举democracy、science大旗,从思想领域激发和影响沉睡的中国人,尤其是唤起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文化深处奠定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平《解放思想与文化深层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据材料一,写出“革命”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同盟会有关的革命活动
(2)据材料二,写出“思想解放运动”的口号,并概括该运动的社会价值。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共成立的标志性事件。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进步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好像)之树然(样子),教育犹(如)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发展,但大战结束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摘编自张謇《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材料二 在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卷》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认为的救国之根本,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生纱厂创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在一战期间得到发展的外部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对于振兴民族经济的启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中国战场是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组成的。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十凡个抗日根据地,消耗和牵制日军大量兵力,与正面战场友军在战略上构成对日军的夹击态势。仅抗战第二、第三周年日本对华北,千人以上的“扫荡”有109次之多,使用兵力在50万左右/其中1万人到2万人的大“扫荡”7次,3万人以上的大“扫荡”2次,还有一次6万人以上的特大“扫荡”。日本侵略军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感到极难对付,1939年12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在情报主任会议上惊呼:“华北治安之癌是中国共产党和他的军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与历史事件,并列举一例正面抗战的战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参考答案
1.B
【详解】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急于抢占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由材料“传统的外贸口岸”“长江入海口”可知英国选择口岸城市时优先考虑发展贸易比较便利的城市,由此可知英国人开通“五口”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贸易,打开中国市场,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商品贸易问题,没有涉及掠夺中国物产、利用中国劳力的信息,排除AD项;材料没有涉及侵占中国领土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B项。
2.A
【详解】1860年,英、法两国进逼北京。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A项正确;美俄联军、英日联军、八国联军均不是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排除BCD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