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点复习与题型训练
第3章 《光现象》
考点1:光的色彩 颜色
1、光源:
(1)光源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单一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3)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如雨后的彩虹、泼向空中的水变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肥皂泡变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实例,其原因是太阳光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3、光的三原色: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红、绿、蓝也叫光的三原色。
4、颜料三原色:红、黄、蓝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强弱混合,可以产生自然界的各种色彩变化。
5、物体得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它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呈什么颜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比如红光照在黑色的物体上应该呈现黑色。
考点2: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在光谱中波长自760nm至400μm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
(1)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
(2)红外线作用:①有热效应;②穿透云雾的能力强;③治疗作用。
2、紫外线:来自太阳辐射的一部分,由紫光外光谱区的三个不同波段组成,从短波的紫外线C到长波的紫外线A。
(1)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线光源是太阳,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波长短于290nm米的紫外线为大气层中的臭氧吸收掉,紫外线是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后产生的。
(2)方面紫外线应用方面如下:
化学:涂料固化,颜料固化,光刻
生物学:紫外线灭菌法,促进植物生长,诱杀蚊虫
仪器分析:矿石,药物,食品分析
应用:人体保健照射,诱杀害虫,油烟氧化,光触酶(二氧化钛)
考点3: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光年是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是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也不是速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考点4:平面镜
1、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总结: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及作用: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2)平面镜成像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3、实像和虚像:
(1)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2)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4、球面镜:凸面镜与凹面镜
(1)凸面镜: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2)凹面镜: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考点5: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两侧,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光的反射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镜面反射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体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漫反射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考点1 光的色彩 颜色】
【典例1】2023年5月13日武汉上空惊现日晕奇观如图,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图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奇观,请大家欣赏“戴了彩色美瞳”的太阳。下列四个实验能蕴含日晕原理的是( )
【典例2】一场春雨过后,东鸣湖公园盛开了灼灼的桃花,桃花呈现出粉红的颜色,是因为它 _________了太阳光中的红光;花瓣上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就消失了,此时水发生了 _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需要_________热。
【考点2 人眼看不见的光】
【典例3】在使用下列设备中,其中使用到红外线的是( )
①冬天家里洗澡时,采用浴霸取暖
②家用消毒柜或卤菜店用灭菌灯
③验钞机发光的灯能检验纸币的真伪
④夜视仪进行侦察的原理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典例4】如图所示,是一款热成像夜视仪。它利用 _________(填“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成像。夜间人体温度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更 _________(填“高”或“低”),人体的热辐射比它们更强,所以利用夜视仪,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下也能看清人的行动。
【考点3 光的直线传播】
【典例5】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典例6】(多选)下列图中有关光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阴影和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B.阴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光斑是光的反射形成
C.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虚像
D.地面上的光斑大小不同,主要是因为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造成
【典例7】《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该现象由于光的 _________形成。如图为书中绘制的示意图,要让室内墙壁上的像看得更清楚,房间的亮度应较 _________。当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时,他在墙壁上所成像的大小将变 _________。
【典例8】点A处有一电灯,画出立杆BC在地面上的影子。(按要求作图)
【考点4 平面镜】
【典例9】中国古典戏剧以赋予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如图是戏剧演员正在对着平面镜梳妆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B.演员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C.演员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会变大
D.演员靠近镜子时,像会远离镜子
【典例10】(多选)平面镜M、N镜面垂直放置,一束会聚光束(图中未画出)入射到平面镜M的镜面上,通过两个平面镜的反射可能( )
A.成一个实像,没有虚像
B.成一个实像和两个虚像
C.成两个虚像,没有实像
D.成一个实像和一个虚像
【典例11】自由的小鸟在距离湖面20m高的空中水平飞行,水深15m,小鸟映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距离小鸟 _________m;以“倒影”为参照物,小鸟是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典例12】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点燃蜡烛后,在玻璃板中观察到蜡烛的像,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蜡烛烛焰S点的像的光路图。
【典例1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实验过程中蜡烛B 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关系;
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考点5 光的反射】
【典例14】如图所示,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空中的明月是光源
B.杯中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D.地上的人影和树荫下的光斑形成原理不相同
【典例15】(多选)图甲中的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图乙的简化示意图说明了彩虹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光和紫光在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雨过天晴后,人正对着太阳才能看到彩虹
C.在a光线外侧是紫外线,验钞机利用它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
【典例16】如图所示,镜子MV固定在可活动的AB板上,当镜子水平放置时,一束光PO与AB成40°角射到镜面上,则入射角大小为 _________;保持PO光线不变,竖直向上抬起A端,使AB板与水平面成10°角,则反射角大小为 _________。
【典例17】如图所示,a、b是平面镜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典例18】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强同学利用平面镜、可绕ON折转的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与镜面保持 _________。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
A.沿ON前后转动纸板E
B.沿ON前后转动纸板F
C.改变光束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束AO与ON的夹角
(3)让光沿着BO的方向射到镜面,发现反射光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_。
(4)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束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到镜面,此时反射光与入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典例13】
1. 2018年1月31日晚,天空上演了一幕152年一遇的“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月全食是月亮、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血月”是由于太阳光通过地球厚厚的大气层时,太阳光中的红光折射和散射到月面上形成的;“超级月亮”是因为月亮离地球比较近,看上去比较大;“蓝月亮”是指连续两次满月都落在了公历的同月份。下列关于“超级蓝血月全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月全食现象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血色月亮”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大气层对太阳光有折射作用
C.人们利用开普勒望远镜欣赏月亮,月亮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的实像
D.人们能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是光源
2.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色散 D.光的反射
3.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饭店里安装的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是利用紫外线自动控制的
B.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是利用红外线的作用
C.电视机遥控器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是利用它发出的紫外线脉冲
D.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来辨别钞票真伪
4.下列有关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可用来辨别钞票的真伪
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无害
C.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线灯来灭菌
D.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
5.如图所示的沙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立竿见影 B.海市蜃楼 C.反光镜成像 D.筷子弯折
6.夏天,我们走在石峰大道的树荫底下,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大小不同的光斑,光斑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7.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米处,若将平面镜向物体移近1米,则在镜中看到物体两次像之间的距离为( )
A.1米 B.2米 C.3米 D.4米
8.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如图,是中秋拍摄的一幅月上中天、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关于水中月的形成,源于下列哪个物理原理(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10.如图所示是短视频网站上的一个小实验,将一张纸贴在浴室的镜子上,纸的后面放一只鸡蛋,镜子隔着纸能“看到”后面的鸡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子是凹面镜
B.镜子中的鸡蛋是实像
C.镜子成像原理与水中弯折的铅笔相同
D.隔着纸“看到”后面的鸡蛋是因为光的反射
11.在研究光的色散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实验操作,并在白纸做成的光屏上获得了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则彩色光带中的红光靠近光带的 _________(选填“A”或“B”)处;如果用红纸做的光屏来接收,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遥控器发出的不可见光是_________,验钞器荧光管发出的不可见光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遥控器发出光线是否存在,可借用_________(选填“温度计”、“钞票”或“白纸”)。
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km/s.一门反坦克炮瞄准敌军坦克射击,经0.4s观察到坦克爆炸起火,再经过2s听到传来的坦克爆炸声,则坦克被击中时离炮的距离是_________m。
14.深秋时节,一只白鹭在南通紫琅湖面上飞行,此处水深约2m,如图所示.当白鹭距水面0.8m时,倒影与它的距离为 _________cm,该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
(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像相对它是 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5.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OP为法线,AO为入射光线。已知∠MOA=60°,∠POB=∠BOC=30°。则入射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为 _________,它经过平面镜MN反射后将沿 方向射出。
16.如图所示,已知S是点光源,请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17.图甲为白天鹅及其倒影的画面,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天鹅嘴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A点表示水中“天鹅嘴”的位置。
18.丽丽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应选用_________(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 _________时,该位置记为A’。将光屏放在A’位置,任意移动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 _________像。
(3)改变蜡烛1的位置,多次重复步骤(2),得到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丽丽想进一步探究像和物的左右是否对调,她应将蜡烛改成图丙中的 _________(填“a”“b”或“c”)光源进行实验。
…………
参考答案
典例分析:
【考点1 光的色彩 颜色】
【典例1】D
【分析】太阳光照射着层云中的冰晶时会发生折射,阳光便被分解成了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这样太阳周围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日晕。
【解答】解:日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看清物体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合题意;
D、图用放大镜看清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