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前必刷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3日
资源编号 65724

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前必刷卷(含答案解析)

2023-12-26 九年级上册 1 3,34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沪教版(全国) 上册全册下册第6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

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2.干冰可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由水分子构成

B.构成干冰的微粒静止不动

C.构成干冰的微粒间无间隙

D.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C.用水银制作温度计

D.用酒精作实验室燃料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2 个氢原子 :H2

B.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 :

C.氧化铝的化学式 :A1O

D.最简单有机物的分子式 :CH4

5.银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光泽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4Ag+O2+2H2S=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X是(  )

A.Ag2S                           B.Ag2SO4                        C.SO2                             D.SO3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能形成溶液

B.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硬水煮沸后可转化成软水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H2、O2组成

7.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该技术有助于推进“碳中和”

B.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物无污染

C.建造潜水器外壳所使用的钛合金,具有强度高、硬度大等特点

D.加大化石燃料的开采与利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8.学习化学应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后质量会减小

B.铝在空气中会生成氧化铝膜

C.硬水煮沸后导电能力通常会增强

D.空气液化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9.生活中常对一些场所进行消毒以保障人体健康。下列几种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氯(ClO2)由1个氯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B.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正丙醇(C3H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过氧乙酸(C2H4O3)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10.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 g 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2.某冶炼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B.转化过程中N的化合价有三种

C.整个转化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3

D.该处理能减少硝酸型酸雨的形成

13.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B.理论上每生成2gH2,同时生成32gO2

C.反应Ⅲ中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I、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14.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4%

B.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多

D.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15.某烟气中含 N2、O2、SO2等气体,以 FeSO4催化处理其中的 SO2,部分流程如图-1 所示。开始时需向“脱硫”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 FeSO4溶液,并加入适量铁粉。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反应过程中吸收液的起始温度对脱硫率和吸收液 pH 的影响如图-2 所示:

已知:“脱硫”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提高脱硫的效率,烟气通入时使用多孔球泡

B.每脱除 128 g SO2的同时生成 196 g H2SO4

C.“脱硫”一段时间后,FeSO4溶液的浓度不变

D.温度大于 60℃时脱硫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S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6.(6分)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记载茶事的第一部茶学专著,被誉为茶界“百科全书”。

(1)《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其分子中硅和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可以加入______判断山泉水是否为软水。

(2)《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C29H24O12)、香叶醇(C10H18O)、儿茶素 (C15H14O6)等物质所致,以上三种物质均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茶香四溢主要体现了微粒______的性质。

(3)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能,不同茶叶中的含量不同。如表是中国四类茶叶中茶多酚测定结果,研究人员选用绿茶与白茶分别提取出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提取液,与高效抗氧化剂维生素C(Vc)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进行对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根据表格信息分析,绿茶中茶多酚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根据如图信息可知,在25~150μg•mL1浓度范围内,三种物质浓度相同时总抗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

17.(6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燃烧的现象,天然气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天工开物》中记载:“宜捣蒜或白矾少许,投入水缸中。”白矾即明矾,化学式为,根据化合价的计算可知m=______,明矾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

(3)古代造纸工艺的其中两步为“浸灰水”和“抄纸”。“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浸灰水”的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是___________;“抄纸”的目的是除去纸浆中的泥沙及粗纤维等杂质,“抄纸”一步相当于______操作(填实验室常用操作名称)。

18.(6分)兴趣小组以“氢气的制取、性质和应用”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1)氢气制取。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除杂和收集装置。

①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

②若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H2,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填接口字母)。

(2)氢气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H2还原CuO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CuO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无水CuSO4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已知:通常情况下Cu2O、Cu均为红色固体,Cu2O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Cu和H2O。

①无水CuSO4由白色变成蓝色,说明H2还原CuO的过程中有_____生成。

②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生成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存在Cu2O:取一只烧杯,加入适量稀硫酸;________,证明红色固体中存在Cu2O,否则无Cu2O。

(3)氢气应用。兴趣小组设计简易氢氧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观察到一端玻璃管内的液柱接近溢出时,断开开关S2

步骤二:闭合开关S1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已知:步骤一的目的是电解H2O制取H2和O2。化学反应伴有吸热或放热现象,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一定条件下,化学能可与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溶液液柱接近溢出一端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O2

b.从开始反应到断开开关S2,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c.该装置能实现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②能证明处于U形管两端的H2和O2发生反应的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_____。

19.(8分)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研究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构成水分子的微粒是氢原子和______。海水晒盐时,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结构______(填“发生”或“没有”)改变。

(2)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钠原子转变为钠离子时,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质子数”或“电子数”)。

②x的数值为______。

(3)氯化镁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

(4)工业可利用反应MgCl2(熔融)制取Mg。单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

(5)NaCl可用作雪天道路抗冻剂。冰水混合物中,水与冰会发生水分子交换。0℃时,水与冰发生交换的水分子数目相等,该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向冰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水分子交换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水分子交换的角度解释NaCl降低水凝固点的原理:________。

20.(6分)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前沿科技、生产生活社会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Ⅰ.中华传统文化

(1)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黑火药爆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兵马俑彩绘中发现了绝美的“中国紫”,“中国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铜钡(BaCuSi2O6),其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Ⅱ.中国前沿科技

(3)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入驻“天宫”。宇航服内活性炭用于处理呼吸产生的废气,说明活性炭具有______性。

(4)2023年3月,8200立方米天然气加注船在江苏建造完工并顺利下水。从能源是否可循环再生的角度看,天然气属于______能源,天然气在液化过程中分子间隔______。

Ⅲ.生产生活社会

(5)泰州“梅兰春”酒酿造过程如下图所示:   

葡萄糖转化为乙醇(C2H5OH)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1.(8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1)从公元1世纪开始,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下列铁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填字母)。

a.后周铁狮子 b.铸铁井盖 c.不锈钢水壶

③下列关于铁及铁制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b.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

c.不锈钢保温杯可长时间盛放酸性饮品

(2)工业上冶炼钢铁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①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下可将铁矿石中的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同时生成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炼钢炉中通入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1.0g某铁合金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得到0.11g二氧化碳。通过计算判断该铁合金属于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3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详解】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错误;    

B、微粒不断运动,构成干冰的微粒也在不断运动,不是静止不动的,故B错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1)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前必刷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572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