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同步实验汇总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同步实验
实验11 燃烧的条件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1.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
(2)可燃物与_______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
2.着火点
某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
【注意】
(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就不能发生。
(2)不同物质着火点一般不同,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注意】
(1)满足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使用冷却剂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电器设备或电线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直接灭火。
(4)油、酒精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否则易引起火势蔓延。
【典例0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B.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典例0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B.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C.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氧气量不足
【典例03】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分析,把以下成语所体现的化学原理填写在横线上: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
(2)“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
(3)“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
(4)“火上弄冰”______________。
(5)“密不透风”______________。
【典例04】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甲同学:挤压滴管1,产生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以上,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
乙同学:微热燃烧管至a ℃,一段时间后,挤压滴管2,白磷迅速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1)甲同学挤压滴管2后有氧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2)乙同学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则a的温度范围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能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是燃烧不可缺少的条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A.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以上,白磷不燃烧
B.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以上,红磷不燃烧
C.微热燃烧管至80C,一段时间后,挤压滴管2,白磷燃烧
D.微热燃烧管至80℃,一段时间后,挤压滴管2,红磷不燃烧
1.(2023秋·江苏淮安·九年级校考期末)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中“罪状”是( )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2023·云南德宏·统考一模)如图“纸火锅”是用纸做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该纸不是可燃物
B.水降低了该纸的着火点
C.温度达不到该纸的着火点
D.该纸与空气的接触面太小
3.(2023秋·安徽六安·九年级校考期末)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不纯氢气点燃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用玻璃杯罩灭点燃的蜡烛,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4.(2023秋·安徽蚌埠·九年级统考期末)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相关探究,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O2,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B.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先通入O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N2,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木炭燃烧生成的CO2
5.(2023秋·安徽滁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10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比试管①②可知,氮气不支持燃烧
B.对比试管②③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比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污染空气
6.(2023秋·河南安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灯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B.电烤炉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7.(2023·福建三明·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氧气
B.星火燎原——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D.架空篝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2023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用电炉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1)对比①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对比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9.(2023秋·河南驻马店·九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对比a、b两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2)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
I.停止通入氧气、改通氮气
Ⅱ.把b处换成白磷。
10.(2023·河北邯郸·校考模拟预测)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有: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③处的白磷也不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_______。
(3)①处的白磷燃烧而②处的红磷不燃烧,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1.(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
B.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C.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3.(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4.(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KMnO4制取O2
B.通入O2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O2
C.通入O2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5.(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纸的着火点变低
B.水隔绝了氧气
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6.(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楼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图书、档案等物品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7.(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8.(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判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9.(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认识燃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好消防安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只需与空气接触就会燃烧
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
10.(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11.(2023·青海·中考真题)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
(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12.(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_____。
…………
参考答案
【典例01】B
【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不燃烧,说法不正确;
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向水中通氧气,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白磷会燃烧,说法正确;
C、热水的作用除了提供热量,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说法不正确;
D、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典例02】B
【详解】A、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有物质的材质不同,其余条件均相同,如滤纸片和乒乓球片处在同一个玻璃管中,离火焰距离相同,且滤纸片和乒乓球片的大小、形状也相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说法正确;
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实验中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该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错误;
C、装置中气球可以膨胀或收缩,其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说法正确;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