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文言文阅读(九上对比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7日
资源编号 63376

专题21 文言文阅读(九上对比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3-11-27 中考 0 2,02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1   文言文阅读(九上对比阅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节选)

【丙】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日:“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日:“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甲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周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甲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北宋·苏轼《范文正公集叙》节选)

【丁】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缣:细绢。③尧夫: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④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第三子。⑤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⑥待:依靠。⑦此诗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通其文】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2.下面是关于文言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字词 方法 关联点 解释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勾连成语法 相见恨晚 (1)____
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课内迁移法 属予作文以记之 (2)____
聚族人仅百口 查阅字典法 “仅”有以下义项:①只,不过②几乎,将近 (3)_____(填序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赏其诗】

4.蒙曼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渔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隐士的形象,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渔夫”却另有内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列表格。

诗句 创作背景 渔夫形象 探究结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驾舟访友,即兴唱和 从容自适,悠然脱俗 (4)不同的内涵源于不同的关注点。张志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都是隐者的形象,而从范仲淹对渔夫的关注点来看,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政治家胸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谪居永州,寄情山水 (1)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2) (3)

【识其人】

5.丙文中“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都用到了“岂非……欤/哉”的句式,练习文章内容,说说这一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苏轼在丙文中评价范仲淹“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请结合上述诗文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莽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时,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节选自《义田记》)

【注】①稔:庄稼成熟。②赡:补助。③缣:双丝的细绢。④斛:古代计量单位。⑤屏:退隐。⑥建:及,到。⑦西帅:指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⑧殁;死亡。⑨修:经营,经管。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以养济群族之人

B.日有食,岁有衣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D.择其亲而贫               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出师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乙文记述了范仲淹购买千亩“义田”接济家族成员的事迹,这正表现甲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B.范仲淹的“义田”犹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非常富足、安稳、和谐。

C.范仲淹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与《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大同理想非常相似。

D.从乙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乐善好施、知人善用的人,同时他的“好施”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并非盲目。

9.乙文段运用何种手法来突出了范仲淹的美德懿行?请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连月不开       (      )      (2)至若春和景明 (      )

(3)名之者谁       (      )      (4)杂然而前陈者 (      )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而/乐亦无穷也                                          D.已而/夕阳在山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

B.山间之四时也          前人之述备矣

C.醉能同其乐            其喜洋洋者矣

D.故自号曰醉翁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3.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之事。

B.甲文第五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C.乙文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乙文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1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

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选自《明史·于谦传》,有删改)

【注】①年富:与下文的“王振”“徐珵”都为人名。②帝:明英宗朱祁镇。③郕(chéng)王:朱祁钰,后即位为明代宗。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至若春和明(     )

(2)斯人,吾谁与归(     )

(3)田给牛种(     )

(4)王其言(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振/不物喜

B.使里老司察/何陋

C.一动大事去矣/学而不思

D.守议定/不知有汉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言南迁者,可斩也。

18.假如范仲淹和于谦同朝为官,二人会成为朋友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

1.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2.     遗憾     同“嘱”,嘱托     ②

3.范仲淹死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奉行着范仲淹的做法,不敢荒废松懈。(重点词:令:善良弛:松懈懈怠)

4.(1)清高孤傲,郁闷苦恼。(2)主政苏州,察看水情。(察看水情,感慨民生)(3)迫于生计,辛劳艰险。(4)关注民生疾苦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21 文言文阅读(九上对比阅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https://www.0516ds.com/6337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