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高频选择题50题)-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8日
资源编号 61559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高频选择题50题)-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2023-11-07 九年级上册 0 92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精选高频选择题50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古代日本

1.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转折点”解释准确的是日本(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进入封建社会

C.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D.废除了贵族世袭制

2.这项改革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这项改革的成功(   )

A.壮大氏族贵族的力量                           B.加速日本封建化进程

C.直接推翻幕府的统治                           D.完全消灭了土地兼并

3. 1300多年前,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日本贵族长屋赠送中国大德的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一时期两国的结缘推动了日本(   )

A.市场经济的发展                                  B.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C.天皇的权利的削弱                               D.贵族的特权的加强

4.表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实施者 学习对象 性质 影响
孝德天皇 中国隋唐 封建制改革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

A.采邑改革          B.大化改新               C.派遣唐使               D.幕府统治

5.日本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拥有的耕地

6.《日本国志》记载: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下列与该记载相关的是(    )

A.大化改新的推行                                  B.中央集权的推行

C.唐朝文化的影响                                  D.赋税制度的确立

7.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讲道:“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材料表明当时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重要动因是(    )

A.武士集团威胁王室的权益

B.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

C.奴隶制统治陷入危机及周边崛起国家的刺激

D.幕府与天皇并存,幕府将军威胁天皇的统治

8.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 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   )

A.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B.汉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C.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D.明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9. 8〜10世纪中叶,日本境内拥有强大势力的地方领主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人武 装力量。这种武装组织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

A.领主集团          B.市民阶层               C.武士集团               D.庄园制度

10.如下图是日本《盛甲武士》图,武士阶层在古代日本社会(   )

A.属于统治阶层     B.政治地位较低    C.从事农耕生产     D.阻碍大化改新

11.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7世纪中期,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这主要是通过(   )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启蒙运动               D.殖民扩张

12.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   )

A.国家                B.主公                      C.天皇                      D.镰仓

13. “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

A.实行幕府统治    B.进行大化改新        C.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D.形成武士道

14.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一文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依据下列图片判断日本此次“开国”事件是指(    )

A.大化改新         B.幕府独裁               C.种姓制度               D.宗教改革

15.大和国家正式改称为日本国是在(   )

A.公元5世纪     B.大化改新前           C.大化改新后            D.大化改新时

16.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下列关于“转折点”的解释,准确的是(    )

A.建立种姓制度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使日本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日本进入到封建社会

17. “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材料中的“本国”指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日本

18. “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

A.历史背景         B.改革措施               C.成败得失               D.历史影响

19.《作坊里的日本》里写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日本在“第一位老师”影响下进行的重要改革(   )

A.使日本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效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

C.标志着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使大和政权实现了统一

20.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离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21.《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其中“作用更为重大”主要体现在(   )

A.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日本建立天皇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2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B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地赏赐土地的办法 形成了奴隶制贵族等级制度
C 古代日本镰仓时代,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权把持国家实权 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
D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0~9十个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23.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为日本国的别名。7世纪后半叶,改新后的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材料中的“改新”使日本(   )

A.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C.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4.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汉谟拉比国王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B.屋大维独揽国家最高权力实行元首制

C.大化改新促进日本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D.拜占庭帝国在奥斯曼帝国打击下灭亡

25.李老师在进行《古代日本》一课教学时,设计了如下的板书。小华同学据此整理归纳出本课的知识概要,其中对“标题二”所反映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

古代日本

一、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

二、以中为师,强兵富国改性质

三、豪强横行,争权夺利武士出

A.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B.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C.改革后的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D.地方豪强组成了由武士组成的军事集团,维护自己的利益

26.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                          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

27.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进行一系列改革,日本(  )

A.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B.开始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推动了奴隶制经济发展                      D.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28.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29.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汉化”是指(   )

A.明治维新         B.大化改新               C.大和统一               D.武土集团

30. “比较研究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探究封建时代欧、亚国家的内容中,日本大化改新和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具有的共同之处是(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封臣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阿拉伯帝国

31.从对人类文明贡献的角度看,阿拉伯帝国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   )

A.实行政教合一的集权体制                   B.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创造了伊斯兰教文化                          D.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32.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奥斯曼土耳其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阿拉伯帝国

33.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   )

A.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                      B.奴隶制中央集权统治

C.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统治

34.西欧有一句名谚:“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与阿拉伯人的脚相关的史实是(   )

A.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        B.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C.创制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D.穆罕默德利用宗教实现统一

35. “既传播了宗教,又利用宗教建立起了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个“大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36. “阿拉伯人还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入欧洲,把西方的医学、化学传到东方”材料所述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   )

A.内容                B.背景                      C.作用                      D.结果

37.阿拉伯文化能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基础上,创造自己独特风格。下面能体现出阿拉伯文化特点的有(    )

①“阿拉伯数字”

②将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

③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推行“大化改新”

④将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传到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8.下列关于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③创立伊斯兰教           ④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A.③②④①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3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说明阿拉伯(   )

A.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40.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阿拉伯帝国(    )

A.物产比较丰富  B.地理位置优越        C.思想相对开放        D.文明独具特色

41.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染料、蔗糖,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金砂,北欧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等都是阿拉伯商人经营的商品。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B.暴露了征服世界的野心

C.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D.阿拉伯帝国经济的发达

42. “花拉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

A.公历的由来                                        B.阿拉伯数字

C.巴格达的“智慧宫”                              D.甲骨文的应用

43.阿拉伯人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还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古代阿拉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脍炙人口的《荷马史诗》是阿拉伯留给后世的文学瑰宝

B.阿拉伯人改造了欧洲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C.阿拉伯人开辟了新航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D.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44.某历史兴起小组在研学旅行时,到达目的地麦地那,参观了清真寺(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45.下图反映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   )

A.处在世界中心                                    B.沟通东西方文明

C.医学成就巨大,如《医学集成》等     D.文学成就巨大

46.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宗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②宗教认为“救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③宗教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

A.①宗教的创始人是耶稣

B.《最后的晚餐》反映的是③宗教的经典

C.③宗教创造出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

D.②宗教起源于古代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47. “统治者重视知识,为了延揽翻译人才,用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支付稿酬,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这样的情景出现在(   )

A.查理曼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48.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B.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智慧宫”

C.751年阿拉伯军队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

D.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49.阿拉伯帝国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设立“智慧宫”,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历史学家玛尔说:“伊斯兰思想家的成功首先表现在数学方面。”能证明他说法的是(   )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B.完整代数学的创造

C.《医学集成》的创作                            D.《天方夜谭》的成书

50.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染料、蔗糖,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金砂,北欧和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等都是阿拉伯商人经营的商品。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B.暴露了征服世界的野心

C.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D.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

参考答案

1. 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是646年开始,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这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B项正确;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是大化革新的影响,排除A项;废除了土地私有制是大化革新的内容,排除C项;废除了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是大化改新政治上的内容,不是对“转折点”的准确解释,排除D项。故选B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高频选择题50题)-备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https://www.0516ds.com/6155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