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精选高频选择题50题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夏商周的更替
1.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关于夏朝的历史记载有西周的《尚书》、战国时期的《左传》、西汉的《史记•夏本纪》与《竹书纪年》等文献。这些文献( )
A.是证明夏朝确实存在的原始史料 B.是后人编造的历史材料
C.说明夏朝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D.是对远古传说的汇编
2.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一记载表明( )
A.禹禅让于启使华夏族分崩离析 B.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C.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D.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3.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只能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了解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开展,通过碳-14测年、考古地层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二里头文化主体部分为夏文化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通过材料可以得出( )
A.考古挖掘是研究历史的唯一方式 B.历史研究需要不同的史料来证明
C.古代文献不能够证明夏朝的存在 D.二里头文化反映了原始社会文明
4.夏桀和商纣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荒淫奢侈,残暴无道,强迫百姓无休止的服劳役,致使民怨沸腾,终至亡国。他们惨痛的教训说明( )
A.得民心者得天下 B.国君不能过富裕的生活
C.百姓不能服劳役 D.末代国君基本都是暴君
5.在中国,一些大臣总是以古代贤明君主做榜样,激励当朝国君(皇帝),要勤政爱民;以暴君、昏君的典型为戒,劝谏当朝国君(皇帝),莫做亡国之君。下列人物,被用来做榜样的是( )
A.商汤王 B.商纣王 C.周平王 D.周幽王
6.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年代尺,结合课本所学,对年代尺解读错误的是( )
A.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早期
B.夏朝历史400多年,商朝历史接近600年
C.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开始有文字记载历史
D.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强盛阶段,定都洛阳
7. “牧野再燃烽火,鹿台又起青烟。举兵灭纣凯歌传,了却先王夙愿。得胜刀归仓库,回师马放南山。”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王伐纣 B.“国人暴动” C.商鞅变法 D.秦灭六国
8.学习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王同学把“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分到了一组,而把“夏禹、商汤、周武王”分到了一组。他这样分组的依据是( )
A.明君与暴君 B.时间先后顺序
C.按照朝代划分 D.按照才能划分
9.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周族姬姓和他族异姓不同,姬姓封国不仅数量众多,且多数大国分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这说明,周初分封( )
A.完全继承了商代地方管理体制 B.促进了社会等级秩序基本形成
C.强化了“家天下”的政治统治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10.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 )
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
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 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
11.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A.《诗经》 |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
B.《吕氏春秋》 |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
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戌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D.历史学家的观点 |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
A.A B.B C.C D.D
12.《礼记•王制》记载,西周时期50岁以上老人免除徭役,60岁以上免除兵役。至80岁者,一个儿子可以免除一些义务。这反映了西周 ( )
A.分封制度得到推广 B.依据年龄免除徭役
C.重视敬老机制建设 D.徭役兵役十分繁重
13.利簋,又名“檀公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诗经·大明》中记述此事,称之为“燮伐(偷袭进攻)大商”;《史记》中说“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以上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的记载都涉及(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时回顾总结,是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好方法。某位同学经过这段历史学习后所做的总结如下:“大禹建夏国家立,商朝甲骨传文字,西周分封扩疆土,春秋诸侯争霸业”,你能帮他拟定一个总结的主题吗?(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人类文明的起源
C.社会变革的发生 D.统一国家的建立
青铜器与甲骨文
15.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这是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 )
A.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 B.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
C.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 D.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
16. 2006年7月,河南殷墟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 )
A.世界上最早的石器时代社会历史发展面貌 B.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成熟的古代文字
C.中国青铜器时代最繁荣的时期的历史文化 D.中国历史上最早奴隶制国家社会发展面貌
17.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近日,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不同文化间互动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18.近期四川三星堆考古挖掘又不断“上新”(看图片):金面具、金权杖、鸟形金铈片……文物数以千计。据专家测算,三星堆遗址年代距今4800~3100年(约公元前2800-公元前1100年),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从考古学上证实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
B.三星堆遗址相当于夏商时期
C.电视、网络直播三星堆考古现场,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D.三星堆出土大量金具,说明黄金在远古是不值钱的
19.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列“国”字是汉字不同时期的写法。对“国”字正确解读是( )
A.最早起源夏朝 B.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
C.体现儒家思想 D.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见证
20.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 B.良渚遗址出土精美玉器
C.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D.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
动荡的春秋时期
21.在过伯簋中部分铭文:“过白(伯)从(昭)王伐反册(荆)…”《左传》也有“昭王南征(荆楚)而不复”的记载。这说明( )
A.昭王巩固了其统治 B.王室权威受到了挑战
C.礼乐制度趋于崩溃 D.楚国成为诸侯的霸主
22.公元前527年,周天子王后去世举办丧礼,晋国派籍谈参加,周王问晋国为何没有进贡,籍谈说晋国从来没有受过恩惠,因而没有进贡明器。于是周王列举历代周王室恩赐给晋国的明器,并说籍谈忘了他掌管典籍的祖先!这就是“数典忘祖”。这反映了( )
A.诸侯争霸 B.等级制度彻底瓦解 C.王室衰微 D.战国七雄势力强大
23.《左传》记载: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史记》记载:楚庄王北上征伐“陆浑之戎”,向周大夫王孙满问鼎的轻重。这说明当时( )
A.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B.分封制已完全崩溃 C.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D.各诸侯国和谐相处
24.下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
A.社会动荡不安 B.军事实力强盛 C.青铜业发达 D.经济水平高
25.读下表。由表中战争可以推知( )
春秋时期楚国消灭国家及迁徙表(部分)
A.彻底摧毁了周王室权威 B.楚国最终成为霸主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D.亡国遗民多向北迁徙
26. “在东周初年,楚国还是一个自称‘蛮夷’不为周天子承认的江汉小国。……到了三楚雄师挥戈北上,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终于在春秋时期完成一代霸业。”“完成一代霸业”的是( )
A.楚文王 B.楚成王 C.楚庄王 D.楚怀王
27.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的中原小国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直接经历的战火40余次。这些说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A.战争规模大 B.战乱频繁 C.小国被兼并 D.周王独尊
28. “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上述史料表明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 )
A.政治变革 B.国家统一 C.民族交融 D.思想解放
29.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还出土铁农具200多件。这反映了战国中晚期( )
A.铁器在中国开始出现 B.铁器的制作工艺高超
C.铁农具使用已很普遍 D.铁器已用于农业生产
30.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如下资料。它们反映的主题是( )
A.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B.农业生产分工细致
C.手工业不同经营方式 D.工具动力的演进历程
31.陕西凤翔秦景公墓出土了铁制铲、刀等器具,孔子的弟子冉伯牛名耕,晋国力士名牛子耕。这表明,该时期出现了( )
A.群居生活 B.铁犁牛耕 C.采集渔猎 D.农耕定居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2.《史记》载:“(晋)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三个卿大夫)共杀知伯(晋国政治家),尽并其地。……(晋)幽公之时,晋畏,反朝(朝拜)韩、赵、魏之君。”这段材料记载的是历史上著名的( )
A.尊王攘夷 B.卧薪尝胆 C.商鞅变法 D.三家分晋
33.据史书记载:吴起,今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一生经历数十场战役,先后推动魏国、楚国的壮大;孙膑,今菏泽市鄄城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指挥齐军取得了对魏国作战的胜利。该材料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
A.战争频繁,延绵不断 B.战国争雄,魏国主导
C.变法革新,日新月异 D.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34.下图为湖北云梦发掘出土的战国晚期木觚[gū]。木觚上写有一段长文,记载了东方五国派谋士游说秦王停战的故事。觚文大多清晰,字体是秦隶,个别文字篆书意味较浓。该觚文可用来研究
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②战国后期的书写材料
③战国后期秦国的文字发展情况 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 “一江分二水,古堰泽荫西蜀地;四象生八卦,青城道化天下人。”这副对联中描写的伟大工程是( )
A.灵渠 B.长城 C.都江堰 D.秦始皇陵
36.在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父子的主持下,历经五年的努力,都江堰建成,发挥效益。这项工程的建设为了( )
A.加强成都城市的防御 B.积累继续升官的政绩
C.探索工程建设的经验 D.防洪灌溉,改善水运
37.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历史是成功的,对于中国的历史也是成功的。对于他的历史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延缓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B.使秦的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强加强
C.为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D.使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
38.《秦集史》指出,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早已推行,而秦国“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这说明( )
A.东方各国实行了商鞅变法 B.商鞅变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C.秦国变法较早于其他国家 D.商鞅首创的县制促使秦国强大
39.赢渠梁(秦孝公)把大权交给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客卿,命他依照他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彻底变法,只用了十九年时间,秦国崛起为超级强国之一。这次“变法”是为了( )
A.建立军功 B.缓和矛盾 C.富国强兵 D.建立县制
40.贾谊认为:商鞅……废除礼义的教化,用刑名律法统治天下,不效法古人的仁政,使得全国到处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奖励耕战,触动了守旧贵族的利益 B.奖励耕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刑法严酷,引发后人对商鞅的差评 D.推行县制,强化对人民的严密控制五
百家争鸣
41.曾在杏坛上弦歌讲学,亦曾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是哪一学派创始人的活动印记( )
《杏坛讲学》 《周游列国》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42.据史载,公元前480年,鲁国大旱,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对策,孔子答道,灾旱是上天刑罚,对失政行为加以纠正即可,不需要举行求雨仪式。由此可知,孔子( )
A.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政 B.反对举行祭祀仪式
C.旨在维护儒学的权威 D.旨在强调封疆授土
43.在孔门弟子中,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人来自社会中下层,如子路原是“卞下野人”,仲弓为“贱人”之子,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兼爱、非攻 B.有教无类 C.顺应自然 D.因材施教
44.一次考试后,小平考试不太理想,他很难过。好友小明就劝他说:“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你这次没考好,恰好暴露了你存在的问题,这正好有利于促进你进行改进,为下次考试打好基础。你看,坏的就变成好的了呢。”小明的看法符合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45.他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以下和这种思想一致的思想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墨守成规 C.塞翁失马 D.福为祸先
46.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此行为( )
A.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B.代表了周王的利益
C.表现了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D.实现了人民的愿望
47.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
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家的主流学说地位
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
48.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该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 )
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 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
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 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
49.战争是血腥的,但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它有利于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若给下列人物颁发诺贝尔和平奖,谁最适合(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50.从下列三位古代思想家的哲学思想中可知,他们( )
思想家 | 孔子 | 孟子 | 荀子 |
思想 | 仁爱、性相近 | 民贵君轻、性善论 | 君舟民水、性恶论 |
A.是不同学派的代表 B.思想主张完全一致
C.主张以法治国 D.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
…………
参考答案
1. C
【详解】关于夏朝的历史记载有西周的《尚书》、战国时期的《左传》、西汉的《史记•夏本纪》与《竹书纪年》等文献,这是研究夏王朝历史的依据,C项正确;这些史料并不是原始史料,排除A项;“编造”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夏朝的历史不是远古传说,排除D项。故选C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