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4 二氧化碳-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期末难点突破(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8日
资源编号 60291

难点4 二氧化碳-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期末难点突破(含答案解析)

2023-10-19 九年级上册 0 2,06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期末难点突破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期末难点突破

4 二氧化碳

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1】自然界的碳循环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3)植物的呼吸作用                (4)工业生产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

3.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群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

4.碳循环的意义: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涉及大气、水、矿物、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的各种活动,二氧化碳气体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并保持一定的含量,这对人类的生存、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

5.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

【知识点练习】

1.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状固体

(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

【物理性质用途】

(1)制汽水:

【原理】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饮料中

(2)人工降雨:

【原理】干冰升华时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较低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继续聚集,就可以形成降水。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通常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H2O+CO2===H2CO3

(3)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4)植物的光合作用:CO2+H2O葡萄糖+O2

【化学性质用途】

(1)灭火器

【原理】通常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石灰浆

【原理】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3)大棚中适量加入二氧化碳,提高产量

【原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

【知识点练习】

【例2】“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中赞美的“她”是指(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氢气

【知识点3】二氧化碳的制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装置图:

4.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4)收集气体

(5)验满

1.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

【注意】

密度比空气大的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的用向下排空气法;

不与水反应的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2.气体检测: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

(2)验满的方法: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木条立即熄灭,则CO2气体已集满。

【知识点练习】

【例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若要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E和装置_________(填字母)相连, 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_(填“a”或“b”) 端通入。

难点练习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面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硫酸

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底部看是否收集满

2.在各一集气瓶的下列气体“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氧气  ④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小                     B.难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大

C.易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大                      D.难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小

4.下列有关CO2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又叫干冰

B.因为CO2有毒所以不能供给人们呼吸

C.一般CO2可用来灭火,因为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D.CO2能溶于水

5.在如图所示的有关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

6.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偏高,会导致海洋酸化

D.同一年度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夏季会明显高于冬季

7.下列区别O2和CO2的方法都可行的一组是(  )

①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②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③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④将两种气体分别装入软塑料瓶中,各倒入一定体积的水,盖紧塞子,振荡

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④               C.仅①③④               D.全部

8.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种植生产时,可向温室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C.二氧化碳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D.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9.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①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B. 用图②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用图③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 用图④所示装置进行CO2的验满

10.用下图装置进行CO2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证明是CO2使石蕊变红                         B.②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C.③观察到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D.①②③只能验证CO2化学性质

11.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___,请用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下同)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请用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作用。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试写出验满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小芳同学在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注入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___。

12.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 1,将点燃一段时间的蜡烛吹灭,立即倒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观察到刚熄灭的蜡烛重新燃烧,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实验 2,向烧杯中倒入稀盐酸。蜡烛火焰熄灭,原因是______。

13.研究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C中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___。

1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和其他同学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

(1)甲、乙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

(2)小王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

(3)小余同学提出了疑问,他认为该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原因为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甲装置,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

15.2016年签订生效的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要求:2030年全球CO2排放量要比2014年减少20%。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大量排放CO2,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要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化学吸收、富氧燃烧等“碳捕集技术”。

①化学吸收就是利用化学试剂吸收CO2。表示该技术的一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②富氧燃烧是指用高浓度氧气替代空气进行燃烧反应,排出高浓度的CO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3)CO2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举一例说明CO2在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答:______。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

(1)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可以是_____,装置B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

(4)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写出验满的方法_____,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没看见火星四射,原因可能是_____。

(5)某同学用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在一个密闭性良好的装置里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

…………

参考答案

1. A

【详解】制取二氧化碳首先是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然后加入药品,即依次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最后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必须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所以选A.

2. C

【分析】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则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难点4 二氧化碳-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期末难点突破(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029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