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第01期)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9日
资源编号 57668

专题06 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第01期)

2023-09-07 中考 0 1,45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023年中考 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6  古诗鉴赏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本词的小序介绍了作词的背景。该词作于丙辰年,当时作者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怀念手足兄弟写下了这首词。

B.上片由对明月的发问,写到对仙境的向往,又归回对人间的留恋。下片从写月光的流转到写月下不眠之人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C.这首词的情感复杂,有问月的低回婉转,有“天上”“人间”的徘徊与矛盾,有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有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有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等。

D.本词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现了佳节思亲的传统主题,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一篇吟咏中秋的佳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2.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用“生”“入”三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归闽

王穀

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

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

猿啼梨岭路,月白建溪船。

莫恋家乡住,酬身在少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归思切”“且留连”写出友人的归乡情切和朋友间的依依不舍。

B.颔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他日在异乡重逢的画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C.颈联展开想象,以“猿啼”“月白”来描绘归途情境,流露出诗人的关切之情。

D.尾联中诗人在离别之际劝勉友人不要依恋故土,要趁着青春年少实现人生价值。

4.某公园内池塘周围遍植垂柳,树干上悬挂着写有咏柳诗句的标牌。阅读下面标牌上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柳青青著地垂    渡头杨柳青青    一树春风千万枝    日借嫩黄初著柳

杨花漫漫搅天飞    枝枝叶叶离情    嫩于金色软于丝    雨催新绿稍归田

甲               乙               丙                  丁

(1)解释甲标牌上的诗句中“杨花”一词的意思。

(2)一切景语皆情语。乙标牌上的“渡头杨柳青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丙和丁两个标牌上的“嫩”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共同特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6.《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彭泽

解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湓城起暮鸦。

【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0.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选自《樊川诗集注》)

11.除了外形,诗人还写到了有关“鹭鸶”的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12.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诗歌末句描写飘落的‘梨花’有何妙处”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不当和不完整之处,请结合诗意进行修改和补充。

飘落的“梨花”既暗示了春季,又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州晚景

【唐】张籍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注】①九月未成衣:反用《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却没有加衣服。

1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对“晚景”“秋声”的描写,体现了诗人的心境,为全诗抒情奠定基调。

B.颔联写景,动中有静,虚实结合,由太阳浮在水面联想到天空彩霞飞舞,江面也如同天空一样。

C.颈联中“洲白芦花吐”写芦花开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这种倒着写的手法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例如“沾衣欲湿杏花而,吹面不寒杨柳风”。

D.尾联写天冷未加衣,而古时裁衣、授衣多是家妇所为,由此可知,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14.请根据下列诗句,探究“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张籍《岳州晚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泫然有感

陆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

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

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

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

16.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

(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

17.阅读“宋韵在古诗”分类梳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春早得雨》,完成探究。

春早得雨

【宋】陆游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

 

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

:“朱门”指代①________,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②________”,他们似乎不喜欢下雨。

: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③________。“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________,________”句解读。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C.“有问月的低回婉转”理解不恰当。低回婉转,形容声音回旋起伏,抑扬动听。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故选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6 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第01期) https://www.0516ds.com/5766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