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汇总
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预习讲义
专题05:《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寓言的知识,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和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
【新课导入】
【知识梳理】
一、原文呈现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穿井得一人”的意思是打水井得到一个人。以此为题,概括了故事的中心内容,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杞人忧天”的意思是有个杞国人担心天塌下来。以此为题,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2.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3.知识链接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列子》
《列子》,道家学派著作。《列子》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入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三、文本解读
四、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二)一词多义
(三)古今异义
(四)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使动用法,使听到。
(五)文言句式 倒装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定语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
五、主题思想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宋国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一定要细察,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寝食难安,后来在“晓之者”的劝导下恍然大悟的故事,启迪人们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要面对现实,大胆地去做事。
六、写作特色
《穿井得一人》
❶幽默风趣。
姓丁的人说的话,因有一个多义词“人”(既可以理解为“人”,也可以理解为“劳动力”)而被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闻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闻。
❷叙事简练,寓意深刻。
本文不足百字,却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从丁家无井浇田,到挖井得人引发流言,最终破除流言,叙事简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最后一句是对全文的总结,揭示了寓意,告诫人们不要轻信流言。
《杞人忧天》
❶对话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则寓言对人物对话中的语气把握得非常准确,较好地传达出了人物当时的心理,如杞人的问话,“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写出了杞人的怀疑,而“晓之者”的话,“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则消除了杞人的怀疑,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例题精练】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较量(jiào) 剌叭(lǎ) 雕像(diāo)
B.爱慕(mù) 凯歌(kǎi) 中伤(zhòng)
C.庇护(bì) 气概(kài) 跐蹈(cǐ)
D.崩坠(zhuì) 溉汲(gài) 引弦(xuán)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国人道之(在路上)
B.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C.身亡所寄(无,没有)
D.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3.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担忧而担忧的人。
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得到一个人使唤,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C.出溉汲,常一人居外。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奈地坏何?译文: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话语攻势凌厉,没有一丝感情,有些咄咄逼人。
B.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真是喜出望外。
C.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D.因为要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于是他杞人忧天,总是皱着眉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的是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的是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C.《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儒家代表之作。
D.《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穿井得人( ) ②得一人之使( )
③及其家穿井( ) ④非得一人于井中( )
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得一人之使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上面的选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身亡所寄( ) (2)因往晓之( )
(3)躇步跐蹈( ) (4)舍然大喜(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列子》,其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本文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展开情节,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文中的“晓之者”是一个热心而通晓天文地理的人。
D.“其人舍然大喜”,表现了杞人解除心中忧虑后的喜悦之情。
9.阅读选文,并结合以下链接材料,谈谈杞人的忧虑有无道理。
【链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对比阅读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孤立的一棵树。③衽:卧席。④濡:沾湿
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及其家穿井( )
(3)复徙衽以从阴( )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复/徙衽/以从阴
C.其一犬/坐于前(《狼》)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从甲乙两则寓言中各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庞恭①与太子质于②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
[注]①庞恭:魏国大臣。②质:做人质。③ 邯郸:魏国国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若无闻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一人言市有虎_______________ ④邯郸去大梁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B.及其家穿井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其一犬坐于前(《狼》)
D.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狼》)
(3)翻译下列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谣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素:白色的。 ②缁(zī):黑色。
15.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亡所寄。 亡:( ) (2)若屈伸呼吸。 若:( )
(3)若躇步跐蹈。 跐蹈:( ) (4)衣素衣而出。 衣:(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那么“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
“杞人”担心的原因是:
《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
19.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B.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焉?”父曰:“圣人之言,先忤①而后合,其事未究②,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此喜祥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③子而食,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忤:违背。②未究:未见结果。③易:交换。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 亡:丢失
B.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C.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为什么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21.下列句子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友人惭,下车引之
2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选文都出自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列子》,《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成语“杞人忧天”出自【甲】文,讽刺的是那些有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的人。
C.【乙】文阐述的道理和成语“塞翁失马”一样,都是阐述善恶相连、祸福相倚的规律。
D.两段选文都围绕着要说明的道理展开情节和对话,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
参考答案
【例题精练】
一、积累与运用
1. B
【解析】B.顷qĭng。故选B。
2.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含义。
例句: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之:助词,的。
A.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之:结构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B.君子的行为品德。之:助词,的。C.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下车拉元方。之:代词,指元方。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