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七年级语文阶段性学习评价样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和运用(共2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勋(xūn)章 贮(zhù)蓄 粗犷(kuàng)一霎(shà)
B. 匿(nì)笑 坍(dān)塌 殉(xùn)职 干涸(hé)
C. 禁(jìn)锢 挪(nuó)动 抽噎(yē) 开辟(pì)
D. 抖擞(sǒu) 呈(chén)报 哺(fǔ)乳 咒(zòu)骂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妥当 当然 当真 奋勇当先
B. 模糊 模具 模仿 像模像样
C. 露台 露水 暴露 风餐露宿
D. 哄骗 哄笑 哄动 一哄而散
3.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慷概 酬劳 悬涯 拈轻怕重
B. 惩戒 驯养 羞怯 莫不关心
C. 安祥 头衔 炫耀 兴高彩烈
D. 雕像 绵延 缥缈 畏罪潜逃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实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B. 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在“中国梦”的感召下,他见异思迁,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
D. 今天大扫除,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
5. 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每天的空闲时间, 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 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每天临睡之前, 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 要读上一小时的书。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
A. 哪怕 也 因为 所以
B. 如果 也 不光 也
C. 哪怕 也 不论 总
D. 宁可 就 尽管 还
6. 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拘大小,不问次序,
②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
③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
④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
⑤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
A. ①⑤③②④ B. ②①⑤③④ C. ①④②⑤③ D. ②⑤①③④
7. 看完《西游记》后,小强同学玩起了“按序排列取经地点”的游戏。下面是几组取经地点的排列,请你帮小强同学选出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 )
A. 朱紫国、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
B. 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朱紫国
C. 车迟国、朱紫国、宝象国、乌鸡国
D. 朱紫国、乌鸡国、宝象国、车迟国
8. 重读《朝花夕拾》时,老师布置了“寻找长妈妈”的主题阅读任务,请问下列哪篇文章不用阅读( )
A. 《父亲的病》 B. 《二十四孝图》 C. 《五猖会》 D. 《狗·猫·鼠》
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与“我们”一样的是( )
A. 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B. 我……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C.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D.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
10. 默写。
小明喜欢用《论语》里的语句来劝勉同学。有同学没有认识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在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上有疑问,他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不能向别人虚心请教,他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 《天净沙·秋思》营造的氛围可以用《秋词》中的“________”一词来形容。《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一句描绘的画面温馨宁静,更增加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12. 两首诗歌均写到了鸟——“鹤”“鸦”。假如你身处其中,这两种鸟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12分)
阅读下面选自《列子》一书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①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注】①抇(hú):挖掘。
13.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因往晓之( ) (2)其人舍然大喜( )
(3)视其行步( ) (4)会宾客大宴( )(《口技》)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俄而,抇于谷而得其斧
15.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杞人之忧是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乙】文中丢斧人从邻居儿子的_______来怀疑他窃斧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甲】文的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请给【乙】文也加一个四个字的题目,并说出其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3分)
阅读《纪念白求恩》(节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6. 阅读上面两段文字,填写下表,并说出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结合加点的词语,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从前线回来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8. 用“/”线将下列段落分为两个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内容。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在“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四)(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甜意充盈的夜晚
周华诚
①写文章前,我特意打电话给母亲:做米爆糖的夜晚,为什么那么神秘。
②母亲说,没有啊。那么晚,你们都睡了。我们确实都睡了。捱不住。灶膛里大块的劈柴熊熊燃烧,热量散发出来,把人暖得睁不开眼。一只猫,早早蜷在灶后的猫耳洞里,舒适地打着鼾。次日清晨我们醒来,一列一列的米爆糖,早就整齐地躺在案板上,散发着好看的光泽。一只一只的洋油箱,装得沉沉的。
③有米爆糖的冬天,令人感到心满意足。漫长无聊的冬天,有孩子可以随手拍打,有甜食可以随手取食,拧开14寸电视机有87版《红楼梦》可以看,尽管屏幕上的雪花点比屋外雪花还密,没关系,该心满意足,就得心满意足。
④可我仍不罢休。我问母亲:制米爆糖的夜晚,是不是有什么禁忌,小孩不该知道的?
⑤母亲说,没有什么禁忌啊。米爆糖的夜,空气是甜滋滋的。父亲早早买了白糖,以及麦芽汁——我们叫“糖娘”,却不知道为什么叫糖娘。母亲早早炒好了米花。晒干的大米,在铁锅里与细沙同炒,米粒纷纷怒放为花,一朵一朵,纷纷扬扬,在黑色的背景里竞相开放的白色,那么好看。现在,要用糖,那甜粘之物,把一切散落的,纷杨的,一个一个汉字一般的米花,凝结成句子、诗篇、文章;凝结出秩序、队伍、大地。真的,糖,就是灵感。糖娘就是灵感之娘。
⑥这样一想,我就知道了,制米爆糖的夜晚为什么静悄悄。灵感是一种敏感的东西,稍稍的慌张,一点点牵强,十秒钟游离,都可以轻易地将它赶跑。
⑦所以,制米爆糖的师傅,是十二月行走在村庄的诗人。身上带着甜味的诗人。
⑧米爆糖师傅在村庄里为数不多,他们掌握的秘密是一般人无法知晓的。他们入夜行走,披星戴月(有时披雪戴花),穿越黑黝的田野,冗长的木桥,穿越零星的狗吠,高远的鸦声,走三四里路,去某一户人家。
⑨来了?嗯,来了。冷吧?冷。这雪大的。快到灶前坐下。是的,熊熊的灶火,用温暖裹挟了他。一大缸热茶已经备好,此时递到他的手上。一支烟。随手从灶膛里抽出一块柴火,点燃。
⑩好了,一个被甜意充盈的夜晚就此开始。糖在锅里,糖娘在锅里,米花在锅里,这些东西一块儿搅动起来,夜也就被搅动起来。当米花与糖搅到一定程度(具体到什么程度,由掌勺的诗人决定),迅速地取出,热气腾腾地,倒进木案上那个“口”字形木架子间。穿上新鞋子的人,站上案板,去踩。踩那些米爆糖,直到它非常坚实(一篇好的文章,文字与文字之也具有这样稳定的结构:一字不易,密不可分)。然后动刀,先切成条,再切成片。嚓嚓嚓嚓,嚓嚓嚓嚓。
⑪门是关紧的,风都吹不进。这让诗人感到踏实。有一次,在搅动一锅甜意的时候,门突然打开,一阵冷风吹进来,诗人心中一紧,手里一沉,锅里嘟噜嘟噜冒泡的糖液立时收了下去,熄了,干了。
⑫他说:有什么东西来过。他的原话是,有什么“脏东西”来过。有了脏东西来过,那一锅米爆糖再也无法凝结。松松散散,像一堆突然从树上掉落的叶子,像一篇被写坏了的文章(一个不喜欢的人的电话就轻易地打扰了写作进程),令人灰心。明白了,这就是制米爆糖的“禁忌”:忌外人串门,忌随便开门,忌高声谈笑。
⑬我离开村庄很多年,这样制米爆糖的夜晚也久违了。我失去了那些门闩得紧紧的,悄无声息的,甜意充盈的,夜晚。(选自《读者》2022年第24期,有删改)
20. 作者将制作米爆糖联想成写作,请找出文中对应的联想,填写下表。
21. 根据要求赏析文章中划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他们入夜行走,披星戴月(有时披雪戴花),穿越黑黝的田野,冗长的木桥,穿越零星的狗吠,高远的鸦声,走三四里路,去某一户人家。(从描写角度)
(2)松松散散,像一堆突然从树上掉落的叶子,像一篇被写坏了的文章(一个不喜欢的人的电话就轻易地打扰了写作进程),令人灰心。(从修辞角度)
22.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23. 请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中“甜意充盈”有哪些含义?
24. 文中作者将制作米爆糖联想到写作,结合自己生活体验,你会有什么新的联想?选择一件事,简要描述一下其过程。
三、写作(共50分)
25.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进入七年级主要学写的是记叙文,记叙文要求思路清晰,突出中心。请以“七年级,一个 的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粗犷(kuàng)——guǎng;
B.坍(dān)塌——tān;
D呈(chén)报——chéng,哺(fǔ)乳——bǔ,咒(zòu)骂——zhòu;选C。
2.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dàng/dāng /dàng /dāng ;B.mó/mú/mó/mú;C.都读lù;D.hǒng/hōng/hōng/hòng;故选C。
3. 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慷概——慷慨,悬涯——悬崖;B.莫不关心——漠不关心;C.安祥——安详,兴高彩烈——兴高采烈;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