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溧阳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2023.6
注意事项:
1.全卷试题8页,答题卡4页,共12页,20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答卷前将答卷纸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亲爱的同学:你好!网上常州方志馆即将开馆上线,观众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足不出户欣赏方志馆展陈。现在,馆方邀请你作为首批体验市民游览网上方志馆,并参与完成相关活动任务。
一、[网馆简介](共8分)
1.下面简介将作为宣传材料推送,其中有些字音、字形需要斟酌,请在下面的空格里正确填写。
网上常州方志馆设置了网馆简介、龙城历史、常州好玩、点赞龙城四个版块。màn( )步网上方志馆,市民朋友不仅可以领略 ( )“志、地、城、人、文、魁、研”七个专题之美;还可通过“常州地方官”二维码,查询常州历史上令人qīn( )佩的地方官员;通过“航拍常州”二维码,透过无人机全新视角,从空中俯kàn( )美丽新常州。近年来,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充实展陈内容、完善服务手段、增加参与项目的同时,涉( )足网上方志馆的打造,不仅让方志馆“活”在古巷里,还要“活”在线上的参观体验中
2.网上常州方志馆设置了“网馆简介、龙城历史、常州好玩、点赞龙城”四个版块,馆方觉得没有使用相同的短语结构,请你结合下面的版块信息,将最后两个版块改成与“网馆简介”同种结构类型的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馆方想在网上常州方志馆首页简要星现常州方志馆线下实体的特点,请你结合下面材料帮助提炼。
材料一:
常州方志馆选址在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这是闻名江南的明清古街区。方志馆主体位于管干贞故居,是具有典型江南传统韵味的建筑。常州方志馆实现了街区建筑、人文、方志的多重审美叠加。
材料二:
常州方志馆馆内4进厅堂、3个院落,厅、院、楼、廊,各尽其用,各展其长。厅堂的侧廊被设计成解读千年古城演变的“历史走廊”,后院水池被设计为融合科举文化的“状元池”。其功能定位在充分展示常州 3200 年悠久历史,成为“用系统、精准的文献资料,全面、权威地解读城市历史”的专题城史馆。
材料三:
常州方志馆展陈有让市民“听得懂、想了解、感兴趣”的城史主题和内容光影、视频、动画、实物、模型……做到了“让古志开口说话”。打造的“历代职官查询”系统能对 490 位历代“市长”逐一介绍,让市民的疑问一一“这个城市到底出过多少市长?他们都是谁?”有了准确的回答。
材料四:
参观者用自己的手机下载云观博 AR 智慧导览 APP,能够私享“专家级讲解员”的精彩讲解,了解方志馆展陈更多的内容;用手机扫描馆内各展区的二维码,能够直通“常州史志数据库”,让方志文献和研究成果轻松可查,切实做到了把方志馆带“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龙城历史](共22分)
通过“龙城历史”中的“常州地方官”一栏查询,观众能够知晓自古以来在常州担任过官职的人以及相关信息。
4.馆方想为“常州地方官”栏目设计一个互动问答游戏,唐代名相姚崇在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时曾担任过常州刺史,馆方选取他的一首诗歌:
夜渡江
姚崇
夜渚①带浮烟,苍茫晦②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注:①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②晦:光线不明,昏暗
请参与互动间答游戏,从下列赏析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首联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
B.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是看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一方面是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失去了参照物,另一方面也直接写出江水的湍急。
C.夜色虽然酶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
5.馆方还想为“常州地方官”配上他们的作品,我们这学期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入选的请你帮助补充完善。
(1)《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____________,北宋嘉佑二年 (1057)四月至三年二月任常州知州。)
(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南宋淳熙四年 (1177年)五月至六年一月任常州知州。)
馆方在为东晋末年曾出任晋陵太守的将军殷仲堪配文时,有人建议下面两篇短文放在一起,请你运用所学参与讨论。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②,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⑤存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俭:荒年。②五碗盘:古代南方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③率物:为人表率。④豁:放弃。⑤其:表命令、劝告的语气副词,大致可译“还是、要”。
6.下列加点字参观者可能不知其意,请你帮助注释。
(1)可爱者甚蕃 (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辄拾以啖之 ( )
(4)亦缘其性真素 ( )
(5)勿以我受任方州 ( )
7.下面两句文言参观者可能难以理解,请你帮助解释。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文托物言志,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
B.甲文赋予了花儿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
C.乙文中殷仲堪担任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他自己省吃俭用,发挥了表率作用。
D.甲文中“花之君子者也”与乙文中“尔曹其存之”两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9.你认为两则短文放在一起合适吗?请联系两篇短文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常州好玩] (共5分)
网上常州方志馆全面展示了常州的文旅资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常州文旅发展规划。请你参与下面的规划项目,完成相关任务。
10.假如常州要打造基于《海底两万里》的主题乐园,该项目建在下面哪个乐园更为合适?请结合名著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资料:
选项一:
中华恐龙园,这里是史前霸主恐龙的神秘家园,这里是充满欢乐与智慧的恐龙主题乐园。
选项二:
环球动漫嬉戏谷,以“动漫艺术、游戏文化”为主题,将超前的数字娱乐和高科技完美融合,将一个神秘未知的、超越现实的“奇幻世界”带入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海底两万里”主题馆设计了一个互动间答游戏,请你选出下列关于作品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林肯”号在追击传说中的“独角鲸”时,遭到猛烈撤击,教授、孔塞伊和捕鲸人不幸落水,后来成了“鹦鹉螺”号的俘虏。
B.“鹦鹉螺”号上一切机械的灵魂是电,而且它发电并不依靠地下金属,而是依靠开B采海底的煤矿提炼海水中的钠完成的。
C.尼摩船长带我们参观“诺第留斯号”上有三万两千册藏书的图书室,在这些书籍中间,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类的书有很多,但科学类的书籍不是很多。
D.阿龙纳斯教授作为一个生物学家,博古通今,和尼摩船长搭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各种动植物,并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
四、[点赞龙城] (共65分)
“点赞龙城”版块中设计了“人人都是记录者”的有奖参与活动,号召市民记录身边的人和事。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馆方想请你阅读下面的选文,运用所学,为参与记录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伟大的悲剧(节选)
茨威格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 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 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他们快快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洲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样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 “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12.为人物立传时应该采取何种视角?这是困扰活动参与者的第一个问题。请你结合上面的选文,说说作者选择的视角及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人物传记常常离不开细节描写,请你结合文中画线句分析细节描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活动参与者想知道需不需要在人物传记中做一些真实的引用? 请你结合选文说说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多数活动参与者认为应该为功成名就的人物立传,然而茨威格却选择为失败者斯利特立传,请你为活动参与者阐述茨威格这样做的原因,以此打开他们的写作视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也和常州有着不解的情缘。“人人都是记录者”的活动开始之后,方志馆收集到很多关于苏轼的文章,下面这篇脱颖而出,馆方打算将其推送到版块首页,请你阅读选文,参与编辑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雁、许学建
①苏东坡曾14次到常州,并最后在常州终老。
②宋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苏东坡调任杭州通判。十一月,他乘船沿运河途经常州,这是苏东坡第一次踏上常州土地。当时,苏东坡与弟弟苏辙赴汴梁(今河南开封)赶考,结交一批学子,其中就有常州晋陵县人胡宗愈。次年,朝廷宴请新科进士,苏东坡的邻座恰是常州宜兴县的蒋之奇、单锡。听完蒋之奇介绍家乡之美,苏东坡与其定下卜居常州的“鸡黍之约”。
③14次行程中,熙宁六年(1073年)那次经常被常州百姓提起,尽管苏东坡并未上岸那时苏东坡被派往常州、润州(今镇江)贩灾,于十二月下旬至常州无锡县。除夕下午船抵常州城东,苏东坡下令泊舟。船家大惑不解,因为毗陵(今常州)驿站仅距数里,完全可享受高级的食宿。原来,苏东坡不愿在万家团聚的良辰打扰地方官员,坚持不上岸。正是那晚,苏东坡写下《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两首,咏道“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④在赈灾半年间,苏东坡踏遍常州所属晋陵、武进、江阴、无锡、宜兴五县,留下众多诗词文章,并萌发了归老常州的心愿。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苏东坡写下《乞常州居住表》,请求皇帝“特许于常州居住”。不料,上表投递扬州官府后石沉大海。苏东坡全家在扬州等待了近月仍无消息,无奈继续北上,年底在泗州(今吁胎),又写《再上乞常州居住表》,并派专人直接送给皇帝。
⑤苏东坡余生的落脚地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弟弟苏辙所在的许昌,另一个便是常州,他之所以会选择常州,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常州的感情。苏东坡被贬至海南时,常州特意组织乡贤团带着文房四宝、茶叶等前去拜访。而且当时,苏东坡的常州老友钱世雄已借来孙姓人家的宅院,供苏东坡免费居住。
⑥1101年6月,66岁的苏东坡长途跋涉,与全家从海南流放地返归常州,定居孙氏馆,并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48天。在苏东坡纪念馆东厢房的木质屏风上,两行字记录了他去世的场景:“宋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吴越之民相哭于市”
⑦苏东坡纪念馆右侧的墙壁上,一幅“顾塘迎坡”,再现了1101年苏东坡从顾塘桥登岸,常州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
⑧苏东坡纪念馆是在藤花旧馆的旧址上修建的。相传苏东坡曾手植香海棠和紫藤各-棵于院东北隅,故孙氏馆又称“藤花旧馆”。这里曾遭受战争毁坏,多次重建而成迈入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苏东坡半躺雕塑。“国内有许多苏东坡塑像,或坐或立或仰望,不同神韵、不同姿态。但半躺状态更加符合当时场景。”设计该雕塑的常州籍雕塑家冷天明说道。雕塑下面的“毗陵我里”四个字,就是源自苏东坡的“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说明苏东坡早已将常州视为第二故乡。
⑨在纪念馆的憩心园,一槽砚池和一口古井左右呼应,西墙壁上平行排列着3块灰色方形砖雕,刻写着苏东坡终老时留下的绝笔、绝诗和绝言。这槽砚池是仿制而成,再现了东坡墨池洗砚的场景。原先的洗砚池因为乾隆南巡,已移于叙舟亭。那泉斑驳的古井是东坡生活时的唯一遗物,也是馆内唯一的宋代遗存
⑩旁边的东厢房是苏东坡终老的地方,门前布满了他最爱的青竹。这里将串起“老常州”的文脉风貌,让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浸润在古老文明的气息中。
16.馆方为这篇文章脱颖而出拟定了四个理由,你认为其中不妥当的一项是( )
A.选文从苏轼与常州的结缘讲到在常州终老,以时间为线索,条理清晰。
B.选文在讲述苏轼和常州的关联时,能恰当地引用苏轼的诗词,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也符合苏轼文学家的身份。
C.选文既写了苏轼对常州的倾慕,又写了常州人士对苏轼的关爱,展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敬畏和友爱。
D.选文对苏东坡纪念馆的介绍表明苏轼和常州的关联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还将从当今延续下去。
17.馆方对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不太满意,想请你帮着重拟一个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馆方想将文中提及的苏轼始终对常州念念不忘的原因提炼出来,作为推文导读,请你联系文章帮着提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馆方对推文的配图是选择苏轼站立像还是半躺像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本文内容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作文
叶圣陶的节操风范、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杨利伟的惊魂一刻……生活中有着很多的人、事、物、景值得被铭记。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一员,都可以成为地方志的记录者。
方志馆不该只是保存过去,更要记录当下,这也正是网上常州方志馆举办“人人都是记录者”的初衷。馆方想请你联系自己的真实经历,以“差点儿忘了”为题,写一篇文章,作为本次活动的卷首语。
要求:
(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 600字;(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作文中不要透露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参考答案
一、[网馆简介](共8分)
1.lüè shè 漫 钦 瞰
【解析】
【详解】考查字音字形。
领略:lǐng lüè,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
涉足:shè zú,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漫步:màn bù,没有目的而悠闲地慢慢走;
钦佩:qīn pèi,敬仰佩服;
俯瞰:fǔ kàn,从高处向下看。
2.示例:“常州好玩”改成“欢乐常州”(好玩常州、常州旅游、常州文旅);“点赞龙城”改成“龙城人物”(常州记忆、当代常州)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