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
备战2023年中考考前冲刺全真模拟卷(徐州)
化学试卷
(本卷共16小题,满分6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保护自然环境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节约使用资源
B.防治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D.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可以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棕色
B.“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指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C.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的不锈钢属于合成材料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硫燃烧并检验燃烧产物的相关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硫粉至熔化,再通入氧气,硫粉剧烈燃烧(此时移走酒精灯)。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硫粉剧烈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B.将硫粉熔化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C.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该实验的现象明显,且对环境友好
4.小慧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名称为三氧化硫
B.B物质的化学式为H2SO4
C.关系图中放错位置的物质是Na2S
D.X和Y分别表示单质、盐
5.氮肥可以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下列关于尿素[CO(NH2)2]、碳酸氢铵、氯化铵、氨水(通常含氨17%)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和氨水都属于铵态氮肥
B.氨水中含有大量的OH-
C.尿素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D.四种氮肥中氯化铵的氮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记录正确的是( )
A.初步提纯粗盐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中过滤
B.将洁净的铁片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成发黄
C.红薯片表面滴加碘液,观察到蓝色
D.用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7.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很多现象和事实都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实验室里,浓硫酸、活性炭、铁粉都可用作干燥剂
B.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是生产一氧化碳,并为炼铁提供热量
C.霉变的粮食经过淘洗、高温蒸煮,可用作动物饲料
D.新能源汽车充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硬水软化:加入明矾或煮沸
B.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取样,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
C.验证 Al、Cu、Ag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别向 CuSO4溶液中放入 Al 片和 Ag 片
D.配制 5%的 KNO3溶液:向盛有 5.0gKN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 100g 水,搅拌
9.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0.依据一定规律进行类推是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保护铝,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保护铁
C.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则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第II卷(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题,共60分)
11.(5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氢氧化钙 B石灰石 C.硫酸铜 D.氢氧化钠 E.小苏打 F.氨水
(1)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____________。
(2)用作炉具清洁剂___________。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4)工业炼铁的原料___________。
(5)用作化肥的碱___________。
12.(4分)物质的分散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1)将氯化钠、柠檬酸、小苏打、蔗糖、凉开水等物质混合可自制汽水,蔗糖在该汽水中是____(填“溶质”或“溶剂”)。
(2)洗洁精、汽油、酒精等物质清洗油污都是利用物质分散的原理,其中利用乳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
(3)某同学探究等质量的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中加入30 mL水后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①如图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三、流程题
13.(5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土矿(含有 Al2O3和 SiO2,不考虑其它杂质)可用于制取金属铝,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 II 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2)向铝土矿中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3)根据滤渣Ⅰ的成分,推断 SiO2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
(4)灼烧 Al(OH)3,发生了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四、实验题
14.(10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气体制取及性质的实验。
(1)仪器①是_______,仪器②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甲烷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有可燃性。点燃干燥纯净的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______生成,由此推断甲烷中一定含H元素,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5.(10分)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些含钙的物质进行探究。
【温故知新】
(1)在①CaCO3、②CaO、③Ca(OH)2三中物质中能作为补钙剂的有_____(填序号)。
(2)CaO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干燥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
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 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
A.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 Ca(HCO3)2;
B.;
C.,AgCl 不溶于稀硝酸。
【进行实验】
(3)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寻找原因:
①取少量所得澄清溶液加入试管中,加热溶液,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溶液中没有Ca(HCO3)2。
②用原药品继续制取 CO2,将气体通入盛有_________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分析出,石灰水不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
【交流讨论】
(4)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 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_______。
【拓展延伸】
(5)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乙炔(化学式为 C2H2)和一种常见的碱,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将少量固体放入水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为_________色。
六、计算题
16.(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取一定量铜与氧化铜的粉末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5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________g。
(2)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A、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符合题意;C、可以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D、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促进达成“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不符合题意;B、“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指将可燃物架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硬度不同,符合题意;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