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说明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51516

专题13:说明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2023-06-01 八年级下册 0 1,76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3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①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③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④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⑤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⑥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三自然段各句的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④②⑤⑥①③     B.②⑥⑤①③④     C.④⑥⑤①②③     D.②⑤⑥①③④

2.下列对选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先主要说明春夏的物候,又介绍了秋冬的现象,使用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B.选文说明的四个因素对物候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使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C.选文先说明华北地区的物候,又介绍了华南丘陵的现象,使用了由北到南的空间顺序。

D.选文先说明了国内的物候现象,最后又介绍了国外的现象,使用了由内到外的逻辑顺序。

3.下列对第二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B.举例子            下定义            列数字

C.作比较            举例子            引用

D.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4.下列诗句内容没有体现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①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②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③1961年,苏联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④“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互相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⑤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互相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⑥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⑦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⑧亚利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它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它们确实检测到了“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⑨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被压扁的沙子》)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生成“斯石英”必备的条件是①_____,加快“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条件是②_____

(3)文中最后得出的推论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请写出得出这一推论的两条证据①_____;②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6.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7.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8.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南北春雨下出不同性格

刘浩

①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季风区。一年中,伴随着季风的变化,大陆上的降水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故有“小雨润如酥”“春雨贵如油”等说法;江南地区的春雨较多,正所谓“江南春雨少晴日,露坐青天能几时”。春季的江南是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激战的主战场,既容易出现连绵的阴雨,也容易出现短时强降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那么,华北和江南的春雨为何性格如此不同呢?

②春季是冬季风转向夏季风的过渡时节,虽然总体趋势是冬季风慢慢变弱、夏季风逐渐强盛,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两军对垒、互有胜负,呈现拉锯战的态势。当冷空气在春季南下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③第一种情况是干冷空气强劲,暖湿空气柔弱。强劲而干冷的西北风以“短、平、快”的特点快速掠过中东部地区,此时,华北地区的天气现象就表现为大风、降温。其间,如果某地有水汽条件并且存在辐合上升运动,就可能产生短时弱降水。在江南,强冷空气推着柔弱的暖空气东移南撤,形成了冷锋锋面,锋前区域往往会被阴雨笼罩,而后冷空气快速过境,江南地区蓝天重现。

④第二种情况是暖湿空气北上,然后干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先北上,渐次占领江南和华北,上述地区近地面风向以南风为主。俗话说“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春季的冷空气也不是吃素的,它们在关键区积蓄到一定程度后会大举南下。由于暖湿空气比较强势,所以冷空气南下的进程阻力较大、行进缓慢,“打太极式”地慢慢推着暖湿空气南撤。在这种情况下,华北表现为连续两三天的绵绵细雨,十分有利于夏粮生产。可惜这种天气形势并不常见,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会渐次减弱、变性,抵达江南时,与盘踞此处的暖湿空气势均力敌,甚至会形成静止锋,此时江南地区降水多,持久且猛烈。

⑤综上所述,当春天的冷空气南下时,华北多数情况下只是刮刮风、降降温,落几滴微雨;而江南则会发生冷暖空气的激烈对峙,从而产生持续性降雨。(选自《百科知识》2022.04A,有删改)

材料二:

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qiān惟下榻,微觉轻寒,启户视之,见园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癍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来。

(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9.材料二《红楼梦》选段中,寥寥数语描述了华北春雨“少”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阐释这一特点的成因。

10.材料一运用大量诗句、俗语、气象术语和多种修辞手法,各具独特的说明作用。请从俗语和拟人的角度,简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1.对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暖湿空气北上、江南华北南风为主 → 干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南撤,华北绵绵细雨 → 形成静止锋、江南降水持久猛烈

B.暖湿空气北上、华北绵绵细雨、干冷空气南下 → 江南华北南风为主、形成静止锋 → 暖湿空气南微、江南降水持久猛烈

C.干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南撤、华北绵绵细雨 → 暖湿空气北上、江南华北南风为主 → 形成静止锋、江南降水持久猛烈

D.干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南撤、江南华北南风为主 → 形成静止锋、江南降水持久猛烈 → 暖湿空气北上、华北绵绵细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已可触及的天上资源

陶世龙

①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运行的小行星,数以万计。自1801年1月1日,发现第一颗小行星以来,到1998年,已经算出轨道并编了号的小行星已有7000多颗。这些小行星中个儿最大的直径有700千米,直径超过80千米的不过150个。在小行星表面,重力是很微弱的,我们知道从地球上逃逸出去,需要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脱离小行星则只多每分钟有若干千米的速度就行了。人们设想将来可以在小行星上采矿,并把它运回来;甚至还设想用火箭把整个小行星推移过来供我们应用。据计算,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如其成分与铁质陨石相同,那么,它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够全世界消费60多年了。

②比小行星离地球近的火星和月球上也有矿物。古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把肉眼能望见的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想象为“蟾宫桂树”。其实,这些是宽阔的低洼地区,科学家称它为“月海”。月海里并没有水,而是充满着熔岩凝结而成的玄武岩。从月球上采回来的样品证明,这些玄武岩含铁,特别是含钛很多,有的样品中二氧化钛的含量达到11.14%。在构成月球高地的岩石中,含铝较多,三氧化二铝的含量有的达到35.49%,具有利用的价值。可以相信,含量更丰富的矿产还会被发现。

③多年来,红色火星引人注目。曾经有人幻想这是红色植物所显示的颜色。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科学幻想小说,还曾设想“火星人”来到地球上,把这类红色植物也带来了,它们迅速繁殖,使昔日的葱茏苍翠很快变成了鲜红似火。后来的观测,特别是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拍摄的照片证明,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是因为火星表面大部分地方布满了橘红色的砾石沙土,甚至天空也弥漫着红色的尘埃。原来那里的岩石含铁量很高,在受到氧化后呈现出红颜色。火星上的铁无疑是很多的。

④在地球上找矿要费许多时间,而如此广阔的宇宙,探测刚刚开始,就已经看到了希望的苗头,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不仅会有地球上存在的矿产,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就现在我们已经得到的资料来看,像甲烷、氨、氢这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在木星上就有很多。木星主要的组成物质为液态的氢,还含有不少氨、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整个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17.94倍。你想想这有多少资源!

⑤我们的近邻金星,因被特别浓密的大气裹住,过去长期对它的面目认识不清。现在宇宙飞船穿越了金星的大气,使我们了解到它也有一个岩石构成的荒凉的表面,这些岩石里也应该是有矿产存在的。至于金星的大气,90%以上是二氧化碳,这也是很有用的东西。在地球上,前南斯拉夫曾发现过一个二氧化碳气田,成为罕见的矿藏,人们在那里兴建了制造干冰的工厂。在金星上到处都是浓密的二氧化碳,利用价值就更高了。金星的大气中还有一层硫酸细滴形成的雾。硫酸是很有用的,在那里天然地生成了,也可用来为人类服务。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在那些更遥远的星球上,还会有些什么呢?

⑥开发天上的资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神话,但这正在成为可以触及的现实,有人正在拟议如何在月球上采矿,如何利用小行星呢!(选自《时间的脚印》有删减)

12.这篇文章是__________(事物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

B.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是因为火星表面布满了红色植物。

C.木星的主要组成物质为二氧化碳,其浓度高达90%以上。

D.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

14.写出文章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六、(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天庭中的风神是风婆婆和巽(xùn)二郎。他们有一个大口袋,口袋打开后就能起风,口袋收住风就停了。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也有这样一个“口袋”,并且功能更加强大:它能制造风,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这个能“捕风捉影”的“神器”就是风洞。

②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可以人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量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

③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因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都会涉及空气动力问题,而静止的物体由于风的作用,会产生空气动力问题。当这些问题对物体产生较大影响时,就必须做风洞试验。

④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符合科学。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风洞测试的数据适用于试验对象在真实状态下的相关情况。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飞行器时,可以参考在飞行器不动而空气动的状态下风洞试验的数据。其次,它成本低。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次,它可控性强。因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所以科学家可以根据试验对象确定风洞空间的大小、风速的快慢,可以模拟试验对象在高温、低温等状态下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烟幕和激光灯来模拟气流等。最后,它可重复性高。科学家能在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风洞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就像摄影棚便于影视剧拍摄一样,难怪它颇受科学家的重视。

⑤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以飞行器为例,首先,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然后,人工制造气流,模拟实际飞行时飞行器的各种情况;接着,利用高灵敏仪器测试飞行器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记录其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流动状况;最后,科学家根据试验结果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给出建议,或者调整相关数据进一步测试。

⑥冬奥会上有些竞速类运动员也会使用风洞进行训练。在这些项目中,毫秒之差决定胜负,只有保持空气阻力最小的动作,才能领先于对手,所以需要借助特制的风洞确定比赛时的最佳姿势与动作。2020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部门合作,建成了两个体育风洞。体育风洞不但具备安全性和人性化特点,而且可以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

⑦唐代诗人王勃说风“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但在科学家眼中,风“来去不再无踪迹,动息依然如有情”。(文/孙伟敬,选自《知识窗》,略有改动)

15.概括选文第②~⑤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16.分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17.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能在风洞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这体现了风洞试验可重复性高的优点。

B.体育风洞通过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有些竞速类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C.进行飞行器风洞试验时,首先要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

D.风洞在航空航天业,设计汽车、火车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芯片制造为什么难

①随着美国对华禁令的升级,华为公司面临着“无芯可用”的困境。而“芯”指的就是“芯片”。

②芯片制造,“光刻机”是绕不开的终极神器。可以说,没有光刻机就没有芯片。若干年来,依赖无数人才的奋力追赶,中国的芯片设计和制作工艺,发展得并不慢。芯片之难,实则难于芯片制造。

③制造光刻机有多难?因为精度之高,所以要以“光”为刀进行雕刻,目前的7nm(纳米)精度,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几万份。

④有资料显示,1台光刻机包含13个分系统,3万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光源产生极紫外光EUV的难度相当于在飓风中心,以每秒5万次的频率用乒乓球击中同一只苍蝇两次。光刻机的分辨率,则相当于把48万个单词的《指环王》在同一张纸上印刷2625遍。制作一枚芯片大概需要3000道工序,要想保证光刻机完美运转,每一步的成功率都要高于99.99%。

⑤目前,掌握全球领先光刻技术的是荷兰ASML公司,独占光刻机全球市场份额的80%。精度在7nm及以下的光刻机只有ASML能生产。名为“光刻机”,实则“印钞机”,每生产一台就可售1.2亿美元。但由于生产力有限,每年只能生产20余台,物以稀“更贵”。每出厂一台,都被全球芯片制造商虎视眈眈,谁“抢”得到最新的光刻机,谁就造得出更高端的芯片,掌握时代科技。

⑥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ASML仍然稳坐第一,主要是因为其对研发投入的成本非常大。去年ASML的销售额是21亿欧元,而研发支出就达到了4.8亿欧元,占营收比的22.8%。

⑦除了研发投入大之外,ASML后方还有多方支持。表面上看ASML是一家荷兰公司,实际上欧盟和美国为其提供了许多技术支持,可以说整个西方社会都在为ASML做支持。所以为什么美国可以干预荷兰不要出货给中国就说得通了。

⑧至于为什么中国要买,理由就简单得多,因为自己做不出来。光刻机是需要时间、技术和财力等多方长期积累的科技产物,就算是国家倾力研发也需要一定时间。

⑨不过中国也不是完全做不出,经过资源整合和技术研发,中国目前已经具备量产14nm精度光刻机的技术,当然从客观上看14nm和7nm还差了一大截。

⑩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差距正在极速缩小。就在2020年,中科院宣布攻克了技术难题,掌握了2nm芯片技术。但从突破到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相信国产手机用国产技术做国产芯片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意林》)

19.文章以“芯片制造为什么难”为标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0.文章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2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国芯片制造面临的现状及前景。

…………

参考答案

一、1.A    2.B    3.D    4.C

【解析】

1.由第二段首句“首先是纬度”,第四段首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和第五段“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可知, 本文每段段首将影响物候的因素作为中心句,故④作为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应放在首位。②紧承④进一步具体阐释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⑤“所以”二字表示对②的现象作总结,⑥“如”和①“又如”表示对上文进行举例说明,③“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与①“烟台要到立夏”相照应。故语序为:④②⑤⑥①③。故选A。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专题13:说明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5151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