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演讲词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51519

专题14:演讲词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2023-06-01 八年级下册 0 1,49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4演讲词阅读

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1.选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2.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选文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5.选文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

6.对于胜利和争到光明,作者具有怎样的信念?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⑪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⑫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⑬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从实验精神出发,探讨王阳明“格”竹子最终头痛而宣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8.说说丁肇中希望今天的中国学生怎样做研究。

9.请赏析第⑦段“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这句中的加点字。

10.丁肇中为什么对中国学生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节选)

①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②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笑声、掌声不断)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③最后我送给大家一个公式,来结束我的这场“狗皮膏药”式的演讲,这是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我非常赞赏,就是“I plu s We eq u als to Full I”(I+WE=Full I),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融在“We(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我非常赞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 plus We equals to Fill I”,谢谢。(长时间的掌声)

11.联系全文、请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以清晰的条理、诙谐的语言、谦虚的风格、深刻的哲理,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收到了成功的演讲效果。

B.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的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

C.演讲的最后,作者引用美国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的目的是鼓励大家要体现自我价值。

D.选文作者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幽默,如把自己做讲座比作“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

12.你对王选“忽然名气大了,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这种心态是怎么看待的?

13.结合选文并联系全文,说说在科学家王选身上,表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归纳概括出来。(至少写出4点)

四、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节选)

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

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辞,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14.听演讲首要任务是要听懂演讲者的内容。选文部分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演讲稿根据对象与场合会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选文部分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

大人能向小孩学到什么

①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一回别人说你幼稚是什么时候?像我这样的小孩,可能经常会被人说成是幼稚。每一次我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或者展现出有别于普通公民的惯常行为之时,我们就被说成是幼稚。这让我很不服气。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大事件:帝国主义、殖民化统治、世界大战(屏幕投影相关图片)。请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这些该归咎于谁?是大人。而小孩呢,做了些什么?安妮·弗兰克写的作品《安妮日记》,以对二战时期大屠杀的有力叙述打动了数百万人的心;鲁比·布里奇斯为美国种族隔离的终结作出了贡献;另外,近期,查理·辛普森骑自行车为海地灾区募得12万英镑善款(屏幕投影相关图片)。所以,可见年龄与“幼稚”一词并无任何关系,应停止使用这个年龄歧视的词。(掌声)谢谢!

②谁能说某些非理性思考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所真正需要的吗?我们小孩并不像你们大人一样,在自己想做的事情面前,畏畏缩缩,孩子们心里有着激励人心的抱负和希望美好的想法,就像我希望世上没有人挨饿,或者一切都是免费的。在座的有多少人依旧心怀梦想,并相信其可能实现?但孩子们依然梦想着完美,这是件好事,因为要将任何事情变为现实,你必须心怀梦想。

③在很多方面,我们的大胆想象帮助我们在幻想与现实之间又拉近一步。例如,华盛顿州塔可马市的玻璃博物馆里有一个项目叫“孩子们设计的玻璃”计划,孩子们自由创作自己的玻璃作品。后来,驻馆艺术家说,正是这些想法激发了他们有史以来最棒的点子,因为孩子们的思想不受局限,不会考虑设计出来的玻璃如何加工,只是将最好的创意展现出来。小孩已经从大人身上学到许多,我认为大人应该开始向孩子学习。现在,我的演讲主要针对教育圈子里的人,这其中有老师和学生。我想用这个来类比,不应该只是老师站在教室讲台上告诉学生做这做那,学生亦应教育他们的老师。大人和小孩之间的学习应该是相互的。

④但不幸的是,现实和理想背道而驰,这与信任或缺乏信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不信任某人,你就会给他设限。我若是怀疑我姐姐没有能力偿还我借给她的一笔百分之十利息的贷款时,我就会限制她再向我借钱,直到她还清借款为止。(笑声①)顺便提一下,这是个真实的例子。大人呢,似乎普遍地对小孩持有这种限制性的态度,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两者相互尊重,也就是说大人应该了解并认真对待小孩的愿望。

⑤然而比限制更糟糕的是,大人常常低估小孩的能力。我们喜欢挑战,但假如大人对我们期望很低的话,说真的,我们就会不思进取。我自己的父母对我和姐姐抱有很高的期望。当然,他们没有让我们立志成为医生或律师诸如此类的。我从四岁开始爱上写作,六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装有微软软件的笔记本电脑。我用那台电脑写了300多篇小故事,我当时还想将它们出版,一个小孩想发表作品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我父母没有嘲笑我,也没有说等你长大点儿再说,他们非常支持我。但许多出版社可不这么给面子。一家很大的儿童读物出版社讽刺地说:他们不为儿童作者出书。儿童出版社不跟儿童作者打交道?怎么说呢,你这是在怠慢一个很大的客户群体啊!(笑声②)然而,有一家出版社愿意作出突破,信任并聆听我的想法。他们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飞扬的手指》——就是这个——从此以后,这本书被上百所学校借鉴,作为上千教育家的教育方针,最终,我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演讲。

⑥我十分感谢各位今天到场聆听,这表明你们是真的关心孩子。但小孩比大人强得多的这幅图景是存在一个问题的。小孩会长大并变成像你们一样的大人。(笑声)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小孩变成你们这样的大人,而是比你们强的大人。正是如此,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文明和发达的,无论你们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你必须给孩子们创造条件与机遇,这样我们才能长大并让你扬眉吐气。

⑦在座的大人们, 。

【注释】本文演讲者邹奇奇,被美国媒体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3岁开始阅读,4岁开始写作,8岁出版12万字故事集《飞扬的手指》,轰动美国。本文是她14岁时的演讲稿。

活动一:假设你是演讲现场的一名听众,请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听清演讲内容】

16.大人能向小孩学到什么?根据演讲内容,分点概括。

【任务二:感受演讲语言】

17.同学小茜发现这篇演讲词和课内所学的《最后一次讲演》《我一生中重要扶择》一样,都是现场“记录稿”。除了演讲词外,还记录了听众的反应。结合上下文,请你给她分析演讲稿画线处赢得“笑声”的原因。

活动二:假设你是演讲者,请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三:评析演讲开头】

18.关于演讲的开场白,有一个著名的“七秒法则”:在听众决定是否关注你的讲话之前,你只有七秒钟的时间可以利用。这篇演讲稿的开头是否能体现这一法则?请你代表演讲者给大家做简要介绍。

【任务四:设计演讲结尾】

19.完美的结尾,能够让听众记住你的演讲。请你为此次演讲补写一个120字左右结尾。

六、阅读白岩松在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完成小题。

让生命变得更漂亮

①我已经离开这所学校,整整二十四年,是我读大学的六倍。原以为这四年不过是我的大学生涯,到现在我才清楚,这分明是我的另一个故乡。故乡就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离开,而年岁大了之后天天想回去的地方。不管你曾在故乡有怎样的抱怨,有怎样的不顺畅,或者怎样难忘的记忆,一切都会被时间慢慢地冲刷掉,剩下的都是最美好的回忆。所以,你们应该在即将离开校园的时间里,去触摸,将来注定会在你们记忆中永远无法忘记的故乡的每一寸肌肤。

②作为师哥,给大家几句临别的赠言。其实不是临别的赠言,而是欢迎的话语。也许离开校园二十四年了,我可以代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今天广院交给社会一群你们,未来社会将还给广院怎样的一群呢?该用怎样的欢迎语对你们说呢?

③第一个要说的是,永远对未来抱有好奇,而不是畏惧……

④第二点,有梦,但是绝不梦游,务实地去圆梦……

⑤第三句话,____________。这个社会上有一个非常糟糕的现实——一切都要成功,一切都要赢。这是不对的,还有一种赢,叫有体面和尊严地输,尤其在年轻的时候。去年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主旨是“激励一代人”。当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问伦敦奥组委的人,体育是如何激励一代人的?我们要从中学到什么?伦敦奥组委的人回答是,体育会教会每一个孩子,如何去赢,同时,如何有尊严并体面地输。

⑥因此,我想传递一种观点,在当下的中国,有一种成功,叫体面和有尊严地输。大家不知道,在我的广院的毕业留言册上,好几页清晰地记录同学的留言,是我在广院几次漂亮的输。其中有一次运动会,我参加的项目是跑百米和跳远,当时我是广院最快的人之一。但是有一次,班级人手不够,要参加学校的4×400米接力,结果我们新闻系,第一棒,就被人家落到了最后一名。400米是最难跑的,我从来没有跑过400米,我是第二棒。当我接到第二棒之后,我以百米的速度跑完了这400米,我已经由最后一名跑到了正数第三。虽然最后还是没有得冠军,但是我的同学给我的留言是,“那瞬间,扶住快要吐血的你,我们感觉你是我们班的英雄”。我永远忘不了,因为这次没有赢的经历,却被别人当成英雄。人生中有很多体面和有尊严地输,会让你特别体面和有尊严。我希望你们能够认识到,成功还有另外的概念,那就是,体面和有尊严地输。

⑦第四句话,这是冯晓兰先生总结的。“中国,每一个人想要有成功,三件事——立言,立德,立功。”但是我必须告诉各位,成功不一定需要很多外在的环境。比如说,立言,就需要天赋;而立功,也就是我们今天指的事业有成,需要机缘巧合。我就是运气地赶上了九三年的《东方时空》,其实跟我一样的人有很多很多,但是我要承认这种运气。但是只有一种成功,被中国人认为是巨大的,而且没有门槛,那就是立德。但是最简单的立德却又最难,因为它需要你每天简简单单的坚持。它太难了,但却是中国最高的成功境界,那就是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不管社会如何现代化,请注意,你只要做一个大写的“人”,你得到的会非常多。就如《道德经》上的那五个字——“无私为大私”,当你真正无私之后,你得到的是最多的。

⑧第五句话,____________。不要总是去谈成功,去谈事业。我希望我的弟弟妹妹们,在未来的生涯当中,做有用的事情的同时,也多做一点无用的事——看看太阳是怎么落山的,看看春天的花是怎么悄悄绽放的,听听莫扎特、巴赫的音乐是怎样美的……我很高兴毕业了二十四年,我今天下午依然要去踢我每周两场的高强度的对抗性的足球比赛。我越来越爱喝茶,依然狂热地喜欢着音乐,读到好的小说的时候,生活中很多的不如意会慢慢地消失。如果没有这些仿佛无用的事情,怎么可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⑨最后一句话,要让你自己成为中国正方向的推动者。中国这列车,有的人从后向前推,我希望是我们;有的人从前面拦着,不让它走;还有人从侧面推;最可气的是,居然还有很多人,不管你从哪面推,他都坐在车顶上去享受。不要去看别人,让你,成为车厢后面,去推动中国向正前方向好的未来去前进的那股力量。

⑩结尾,想对大家说,珍惜眼前一切。现在大家可能还意识不到,在拼搏、成立家庭、事业有成的过程中,突然有一天你静下来了,你会发现,好多年前听过的歌,模糊了又重新清晰起来。从来不会有哪首歌,像很多年之后你再听起来那样,让你浑身鸡皮疙瘩,然后热泪盈眶,那可能就是——“校园的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披着彩霞,傍晚你吻着夕阳……”(传媒大学校歌)这是我们的歌,我们懂的。很多年后,你会在歌声里,记住这一个上午。

谢谢各位!(有删改)

(1)阅读上面演讲稿,你会发现,白岩松用的是“箴言罗列”式结构,他用几句富含哲理的箴言警句串起了整篇演讲,思路非常清晰。请结合相关内容,补写出文中空缺处的内容。

(2)读完上文后,同学们针对演讲稿的开头、结尾进行了分析讨论。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请补充空缺处的内容。

甲:这篇演讲辞的开头、结尾很普通、很平淡,你们是否有同感?

乙:开头两段看似不够亮眼,但很能抓住听众的心! A

丙:乙同学分析得非常有道理!接下来我来评价一下结束语, B

甲:丙同学分析得很充分!看来,结束语不一定要“豪华”,能提升演讲效果,能让听众“走心”,就是成功的结束语。

补充A处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B处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计划在小组内模拟演讲以上文稿中的内容,她对文稿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有两个点值得关注。请从下面任选一话题,帮小丽做简要分析。(字数不少于80字)

话题一:运用多种语言技巧,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话题二:演讲中多处讲述了个人经历

…………

参考答案

一、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2.“你们”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3.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黑暗,指反动统治  光明,指人民解放    5.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既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又表明斗争残酷。    6.作者深信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国民党反动派注定要灭亡。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专题14:演讲词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5151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