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51513

专题12: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2023-06-01 八年级下册 0 2,20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2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下列各题。

ㅤㅤ【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ㅤㅤ【乙】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②传:轮流。③饴:通“饲”。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 _____             ②此中人语云 _____

③郗公值永嘉丧乱 _____          ④甚穷馁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所从来                   战则请从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及下船

D.席苫于公灵床头              行者休于树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箸两颊边。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 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3.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_________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_______,后来途径槐林,_________,__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翼若垂天之云

C.是日更定矣                是谓大同

D.怒而飞                  一怒而诸侯惧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

B.使老有所终           女有归(词类活用)

C.选贤与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通假)

D.南冥者,天池也         天下为公(表判断)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C.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乙文中孔子阐述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在写法上,甲乙两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其中甲文极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四、 [古文阅读]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①鹓(yuān)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的鸟。②鸱:猫头鹰的一种。

(节选自《庄子•秋水》)

[丙]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慢:用白泥涂抹。慢,通“墁”。②斫:砍,劈。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请循其本

③非梧桐不止

④顾谓从者曰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我知之濠上也╲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仰而视之曰╲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尝试为寡人为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B.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C.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D.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冀使/匠石斫之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   )

A.甲文庄子和惠子的论辩中,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表现出了庄子的不自信。

B.乙文叙述了“鹓雏不屑腐鼠”的故事,表现了庄子不屑于荣华富贵,志趣高洁。

C.丙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D.从三篇选文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既是认知不同的对手,又是情谊深厚的挚友。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五、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二则)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表承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

D.子之不知鱼之乐(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B.甲文中的大鹏具有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特点,大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C.甲文先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再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最后写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

D.乙文记叙了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关于“鱼之乐”的辩论。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长(zhǎng):生长,引申为发扬。

(1)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弗食,不知其旨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B.虽有至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人之学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然后能救其失也   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B.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C.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D.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②乙文中“教也者”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知其善也       陈康肃公善射B.然后能自反也         窥谷忘反

C.女有归          一屠晚归   D.是谓大同         是非木柿

(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八、阅读古文,完成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测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孟子•梁惠王》)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讲信修睦 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 _____

③今恩足以及禽兽 _____

④王请度之 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甲]文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乙]文的话说就是 _____

(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个方面内容?孟子认为古人“过人”之处是什么?请分别用原文回答。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有千里马                        B.故/虽有名马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不/可屈致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

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 (3)执策而临之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参考答案

一、(1)同“邀”,邀请;     告诉;     遇到;     饥饿。

(2)D

(3)①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

②在这种情形下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

(1)同“邀”,邀请;     告诉;     遇到;     饥饿。

(2)D

(3)①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专题12: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5151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