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1: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8.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_____。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剧本 | 题目 |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 ①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②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
(1)根据情景,在①_____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2)根据情景,在②______处填补人物对白 |
三、诗歌鉴赏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2.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诗歌开头从“蒹葭”写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有人有物方为图景。请品读《蒹葭》中的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内容,概括男主人公(追求者)的形象。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0.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充满着希望。
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3.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
14.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九、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5.本诗选自《_________ 》。属于____,是各地的民歌。“寤寐”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应填上的诗句为__________。
16.以下对《关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首优美的爱情诗,是以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C.《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这首诗歌的第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D.诗中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寤寐思服”中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表现了对爱人的痴情。
C.《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D.诗中的“君子”“淑女”为贵族“少爷”“小姐”,诗中的“琴瑟”“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18.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请你说说这种手法在诗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十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作者是 _____(朝代)的 _____(人名),字 _____,被尊称为“_____”。
(2)“吏呼一何怒”中“一何”的意思是 _____
(3)对于本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表达了对蛮横官吏的强烈愤慨。
十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0.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不仅表现作者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且表现他盼望战乱频繁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祸中解脱出来。
C.“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3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早年便立下的宏伟志愿。即使存于乱世,他始终心怀天下。“家国情怀”从未在他的心中褪去。请结合此诗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杜甫的“家国情怀”的理解。
【链接材料】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开头,“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写出卖炭翁别无余财,全指望着自己千辛万苦烧成的一车炭卖个好价钱来维持生计的困窘。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潇洒儒雅的风度,与卖炭翁的苍老憔悴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奢靡之风。
D.全诗未有直接议论抒情,主要通过白描手法写出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经过,讲述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融爱憎于字里行间。
38.白居易《卖炭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反常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难凄苦;而宋人张俞《蚕妇》一诗中则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一现象来控诉不劳而获、劳而不获的不公。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
度关山
[唐]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③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
【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
4.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
选择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配上适宜的表情、动作。
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
十五、古诗阅读。
鄱阳湖①
吴国伦
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蛟龙窟③,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晚仍鼙鼓④,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即庐山。③蛟龙窟:指鄱阳湖。④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
参考答案
一、
7.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
8.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
7.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