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本试卷共23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点缀(zhuì) 蔚蓝(wèi) 拍摄(shè) 忧心忡忡(chōng)
B.合拢(lǒng) 吞噬(shì) 炽热(zhì) 海市蜃楼(shèn)
C.烧灼(zhuó) 钦佩(qīn) 轮廓(kuò) 惊心动魄(pò)
D.俯瞰(kàn) 无虞(yú) 凛冽(liè)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项是( )(2分)
A.迟钝 拯救 凸现 孤零零
B.严谨 吟唱 遨游 硅酸盐
C.闲遐 稠密 慨率 一刹那
D.堡垒 模拟 疲惫 炼钢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读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B.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的景象。
C.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D.我已激动地语无伦次了,这是那种人们将在赛季结束后去回味的比赛,我们要做出完美反应,我们必须捍卫榜首。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一早晨,他一直在踉踉跄跄地朝着光辉的海洋上的那条船走去。
B.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
C.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至明清时发展到顶峰,诞生了不少经典著作。
D.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话,可以进行争论甚至辩论,但要尊重对方。
5.仔细阅读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 ②正是这个习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 ③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 ④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⑤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②⑤④ C.③④①②⑤ D.⑤③④②①
6.默写。(6分)
(1)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游子因听到乐曲《折杨柳》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师秀在《约客》中表达惆怅和无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5分)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蓝天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1)选段出自法国作家________(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故事主要讲述法国_________(填学科名)家阿龙纳斯带着捕鲸手尼德·兰和仆人康塞尔,跟着_________(填人名)船长,在海底展开的环球探险旅行。(3分)
(2)请用一句话简述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道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6分)
(1)活动一:读英雄英雄就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艰苦奋斗,长期坚持,战胜一切困难的人。(2分)
请结合《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中的具体内容,谈谈孙悟空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访英雄根据下面材料,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英雄机长刘传健提两个问题。(2分)
川航3U8633航班飞行途中,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脱落。在万米高空,面对强风、低温、失压、缺氧、飞机急速下坠等突发状况,机长刘传健临危不乱,凭借手动和目视操纵飞机安全备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学英雄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2分)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凤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他们快快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9.选文前两段记叙了一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试品析。(4分)
(1)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已的脚步往前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中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斯科特决定为阿蒙森的业绩做证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①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②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③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④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⑤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⑥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⑦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⑧“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⑨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⑩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⑪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⑫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⑬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3.“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1分)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乙】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①,则报恩塔②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 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
(1)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 )
(2)持就火炀之 ( )
(3) 用讫再火令药熔( )
(4)半日方散 ( )
(5)必顶礼赞叹而去(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的“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极为神速”生动说明了活版印刷的优越性。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得生动有情趣。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炼字的角度,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唱”作简要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3.缺月变圆,让人明了什么是坚持之后的希望;东归大海的流水,因一往无前,便无可阻挡!回报让乌鸦懂得反哺,感恩会让人想起跪母的羔羊。师长的期待,为青春的生命注入无线的可能;同学的帮助,让少年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小小蚁穴,竟让河堤崩塌;无谓的纷争,多由于缺少谦逊礼让……
生活事事包含哲理,生活处处都是老师。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读懂文意,找准角度,立意自定。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学校名称。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B
【解析】“炽”应读“chì”。故选B。
2、C
【解析】C.“闲遐”应为“闲暇”;“慨率”应为“概率”;故选C。
3、A
【解析】
A.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读书后的感受,不恰当。
B.海市蜃楼:蜃景的通称;也比喻虚幻的事物。使用正确。
C.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使用正确。
D.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使用正确。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