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48149

江苏省新沂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04-08 八年级下册 0 2,33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写在对应题后的括号中。)

1.有人说中国民主革命是“从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后一个“南京”和后一个“北京”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开国大典                                            B.《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平津战役                                            D.解放军攻占南京、新中国的成立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D.《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3.祖国统一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其中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开国大典

C.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西藏解放

4.美国上将克拉克曾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里说的“停战协定”签订的时间是(  )

A.1950年10月               B.1952年10月               C.1953年7月                 D.1953年10月

5.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  )

背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过程: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把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意义: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6.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一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7.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制定了“一五”计划

C.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通过了土地改革决议

8.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大步迈进。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是(  )

A.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B.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9.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取得成功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1.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

A.1911–1918年                                                          B.1949-1956年

C.1958-1965年                                                          D.1978–1985年

12.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国家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政策

C.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D.建立起政治协商制度

13.莫言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水瓶打碎……”这一情境应该发生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14.“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个小山坡,社员山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这首歌谣反映了(  )

A.“大跃进”中的“浮夸风”                                          B.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合作化浪潮

C.“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动荡                                 D.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大发展

15.民族精神是支持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6.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A.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C.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D.客观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17.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记载: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  )

A.使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B.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C.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D.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18.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图。从图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呈现出来的特点是(  )

A.过程一帆风顺                                                      B.在曲折中前进

C.水平大幅提高                                                      D.总体达到小康

19.1967年8月5日,在经受了长时间残酷的“批斗”之后,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手拿宪法愤怒地抗议道:“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  )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预防和反对个人崇拜

C.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要坚持不懈地促进社会和谐

20.“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撑这一结论的有(  )

①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②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确定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读1978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无法从下图中获取的信息是(  )

A.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更富裕                                 B.全国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C.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D.全国居民人均收入都在提高

23.如下图为我国1998年与1978年工业经济形式构成对比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变化,表明我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B.公有制经济不占主导地位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24.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有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流成制;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利;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

A.旨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C.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5.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的提出(  )

A.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有利于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成立

2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28.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2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四个全面”是指(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全面实施“一带一路”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④全面从严治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摘编自《历史新课标》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

②1953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③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了“左倾”错误。(     )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国伟大的历史转折。(     )

⑤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帮助。(     )

(2)回顾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你认为党和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指出四幅图各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农业政策。说明我们党制定农业政策的共同出发点。

(2)据图一与图四所反映历史事件,说明农民两次所获得的土地在所有制性质上的不同。

(3)简要说明上面四幅图所反映的农业政策各带来的影响。

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年级准备以“改革开放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请你来回答。

【开启篇】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虽然它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的理解。并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探索篇】

材料二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2)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找到的“富国强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根本转型”的内涵。(共两点)

【开放篇】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叙述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格局特点。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写在对应题后的括号中。)

1、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发生在北京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D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对应的是第一个南京,《南京条约》的签订地点是南京;五四运动是第一个北京,平津战役涉及到北京,那时叫做北平,平津战役时,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首先理清两个概念: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和事件,在进一步分析相应的事件发生地,最后与各选项对比做出选择即可。

2、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因此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D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才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A项;新中国的建立才标志着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排除B项;材料内容仅说明《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并不能体现他的广泛性,排除C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江苏省新沂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4814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