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期末按课文内容填空
及相关拓展考查(1-4单元)
第一单元
1.迟日江山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作者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诗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作者 代诗人______________,诗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子黄时日日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得黄鹂四五声。作者 代诗人___________,诗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作者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诗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绝句》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全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清新明丽、生机盎然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6.《惠崇春江晚景 》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江水)、_________、_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来了,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三衢道中》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了作者_________行于三衢山道中所见的幽静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8.苏轼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早春时节江水变暖的情景描绘得美妙传神。杜甫吟诵着“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春天的明丽之景。看见江边阳光普照,鲜花似火,春光水碧的景色,我想起白居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天到了,燕子忙碌地衔着春泥筑巢,河边的沙地上,几只鸳鸯在懒洋洋地晒太阳。这不正是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描绘的景象吗?
10.周末,我跟爸爸去郊外散步。看到竹林旁边的三两枝桃花悄然开放,不远处的河面上,有几只野鸭在闲游,爸爸不禁吟诵起苏轼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眼前的春景。
11.二三月的春日里,清风微微地___________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___________着,千条万条的柔柳,__________________花,青的草, ___________的叶,都像___________似的___________来,形成了___________的春天。
12.一身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似的尾巴,_________了那样 的. _________的小燕子。
13.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_________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_________ 的图画中,为 _________平添了许多生趣。
14.①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有的才展开两三片________。有的________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________。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________得马上要________似的。
②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_______________,那画家的_______________可真了不起。
③我忽然觉得自己_______________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_____________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
在____________。风过了,我停止了____________,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____________。小鱼在脚下____________,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5.《荷花》描写了____________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昆虫备忘录》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_写的。本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为我们展示了四种昆虫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同时也激发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有复眼的昆虫。“挂大扁儿”指的是____________,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的是____________。
18.备受国画青睐的是____________,花大姐指的是____________,没有复眼的昆虫是____________。
19.有的瓢虫吃( ),是益虫;有的瓢虫吃( ),是害虫。
第二单元
1.寓言是_______的一面镜子。你知道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还可以读读其它国家的寓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伊索寓言》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讲述了很多动物身上发生的趣事。如,《狐狸和葡萄》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__________,《农夫和蛇》中咬死救命恩人的__________,你知道发《伊索寓言》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克雷洛夫寓言》克雷洛夫是_________国最杰出的_________作家。他的作品丰富了俄罗斯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称他是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讲了很多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宋人有________者。田中_________。兔走触株,_______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_____________,
冀_________________。兔不可复得,_________________。
7.《守株待兔》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陶罐和铁罐》中,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而铁罐却__________________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的铁罐 __________________的陶罐
10.《狐狸和葡萄》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牧童和狼》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鹿角和鹿腿》选自《伊索寓言 》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池子与河流》作者是_______国寓言作家 ______________。是一篇用_______的形式来表现的______________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池子与河流》中的池子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河流代表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第三单元
1.爆竹声中一岁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把新桃换旧符。作者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诗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诗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在异乡为异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诗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房四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中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四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关中秋节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华传统节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分别下列传统节日的习俗:
春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宵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阳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日》这首诗是___代诗人__________所写,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祥和景象。
10.《清明》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____,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_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悲伤情绪。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了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感情。
12 .《元日》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习俗来表现___________ (节日)热闹欢快的景象。跟节日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清明》这首诗反映___________ (节日)的情景,人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习俗。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习俗来表现___________ (节日)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15.我 独 自 一 人 在 外 地 很 多 年 , 每 到 过 年 时 我 就 会 引 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16..“元日”是指农历的 (时间),从《元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我联想到了春节时辞旧迎新的___________景象。
17._________时代,蔡伦改进了________________,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18.在本单元里,我们参观了位于河北省赵县的_____________,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___设计并参加建造的;我们还欣赏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_____________》,它描绘了___________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19.课文以纸的发明为题,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世界的_________,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0.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_______,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__ 这个成语形容。
21、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龟甲、________;青铜器; ________、木片; ________。23.在西汉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用________来造纸。到了________ 时代, 改进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就被传承了下来。造纸术首先传到________和________,后来又传到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了全世界。
24.这篇课文讲述了人们最先把字刻在________上,或者________ ,后来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再后来。写在 ________上,后来出现了________,直到东汉时期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后,纸才得到大量普及。
25.为什么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被传承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蔡伦_____________时期人。蔡伦制造出来的纸被称为“_____________”。他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之一。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________位。美国《________》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27.我国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造纸术是________时发明的,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北宋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
28.关于节约用纸的公益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赵州桥》是一篇______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30.《赵州桥》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及价值四方面为我们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表现了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智慧和才干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之情。
31.赵州桥是一_________ 的石拱桥,是_________朝的石匠_________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32.赵州桥不但_________,而且_________。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我国 _________的历史文化遗产。
33.课文中的赵州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用文中词语来填空。
_________的赵州桥 _________的赵州桥
_________的赵州桥 _________的赵州桥
34.赵州桥是一座_________的石拱桥,又叫_________桥, 是_________朝的石匠_________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35._________时候,有位画家叫_________。他画了一幅_________的画——《_________》。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_______的场面。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_________年以前的_________,看到了当时_________的生活场景。本文赞美了画家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之情。
36.《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介绍了 《_________》 这幅画所描绘的景象及其_________。现存于__________________。这幅画已经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了。
37.《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由_________画家_________所画的、名扬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这幅画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1.鲜花朵朵,_________,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_________ ,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 是不同的。[来源:学科网ZXXK]
2.《花钟》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写了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说明其原因:一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二是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蜜蜂》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__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过程,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按照_________→走四公里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做试验的。
4.《蜜蜂》一文选自__________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__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过程,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听说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做了一个_________,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__。且它们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虾》一文介绍了小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知识,表现作者对小虾的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
7.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对观察小虾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的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我”对小虾的_________之情。
…………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唐 杜甫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