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寒假预习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综合测试(含答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7日
资源编号 41311

2023年寒假预习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综合测试(含答案)

2023-01-03 七年级下册 0 1,15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寒假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寒假预习语文综合测试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3)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

(7)《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禽鸟,写出早春生机勃勃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峡》中直接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两句则间接描写了三峡两岸的山峰险峻。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唐诗宋词是一座流光益彩的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即是探寻“美”的历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A、折射  B、反射) ________出唐诗灿烂夺目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    )人心脾的韵味。Cháng(    )徉这座美的殿堂,你一定会目xuàn (     )神迷,流连忘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沁(     )人心脾     Cháng(    )徉      目xuàn (     )神迷

(2) 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__。

(3)请依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三峡》中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B.“十分清楚”是偏正短语;“看得清楚”是动宾短语。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金秀的山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有的像雄狮,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

B.广西民族博物馆用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生动地展示了当地多民族聚居的风貌。

C.城市停车场设置应该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经济适用,保证用户进出安全。

D.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尖,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C.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6.名著阅读(7分)

(1)下列关于《昆虫记》一书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星期。

B.《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三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科普巨著,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雨果”。

C.在法布尔看来,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礼服。

D.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2)下面是关于蟋蟀声音的两则文字,哪一则选自《昆虫记》?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2分)

A.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B.蟋蟀的歌声清亮细膩,在它的音乐中,流淌着柔美的阳光,闪耀着甜美的露珠;它用音乐赞颂太阳的永恒,感谢大地的慷慨。当然,它也常演唱情歌,那是献给它喜欢的女邻居的动人歌声,歌者用音符来谱写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相关昆虫名填入空格处。(3分)

蜘蛛大都是会织网的,而且能通过猎物在网上振动感觉到猎物的存在。而_________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有猎物靠近时才会去捉。_________是一种外表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___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7.综合性学习 (7分)

(1) “信”即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基于此,初二某班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下列名言与诚信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B.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C.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 请你写出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各一个。(以上例句除外)(2分)

①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这次活动写一个醒目的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想要赞美诚信,请你帮他续写下去。

诚信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诚信是照亮心灵的明镜,诚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二、阅读理解题。(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6分)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8.(1)诗中一、二句渲染什么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              

(3)尝秋夜坐钓月矶:___________________   (4)亦复不恶: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3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说甲文的文眼在于一个“闲”字,请在乙文中找一个字作为其文眼,并用乙文中的一个句子说明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4—18题。(15分)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 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 “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选自《新时文-树心花的盛放》,有改动)

14.文中“我”对弟弟的“残酷”具体指的是哪些事?请概括作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对以下两个句子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简要赏析。 (6分)

①眼前这个瘦弱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的工资零头都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个结尾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篇叙事性文章语言生动,其间也不乏一些精辟的议论性的文字释放出智慧的光芒。请摘抄一处议论性文字,并谈谈对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18——21题。 (18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茂林繁,百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也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百花一样的美丽,茂林一般的气势。

③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是美物,她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被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④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⑤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紧密团结,连成一片,气势自生。她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⑦中国人还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

⑧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还是清代诗人袁枚。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知道青苔的志向。我非常喜欢他的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是白日不到处,那么青苔浩荡的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因为她们的点缀,显得如此明媚无比;百花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人世间因为有了她们,更为生机盎然。

⑨我是江南人,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我爱着回乡路上青石板夹缝里的青苔,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撑起满眼的绿意。

⑩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

18.联系上下文,读第③④两段,说说这两段在内容上的作用。(4分)

                                                                                        

19.读第⑤段,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青苔有气势的两个原因。(4分)

                                                                                        

20.读第⑥⑦两段,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

                                                                                        

21.文章热情地赞美了青苔的气质风度和志向,其深层含义是什么?这是运用的什么写作手法?(6分)

                                                                                        

三、写作。(60分)

22.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什么,又是如何铭记的。在你的生命中也许一次旅行引发了你的思考,也许一个瞬间触动了你的内心,让你铭记……

请将题目“难忘的         ”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不少于55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等。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1)江入大荒流(2)大漠孤烟直(3)牧人驱犊返(4)芳草萋萋鹦鹉洲(5)将以遗所思(6)老骥伏枥(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5分)① 徜   qìn    眩② 益——溢   ③折射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2023年寒假预习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综合测试(含答案) https://www.0516ds.com/4131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