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寒假预习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简介】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作者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
【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3)而:表转折。可是,但是。(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6)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7)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出名。(8)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9)一食:吃一顿。食,吃。(10)或:有时。(11)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读“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13)食马者: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14)是:这样,指示代词。(15)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能:本领。(16)足:足够。(17)才:才能。(18)美:美好的素质。(19)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20)且:犹,尚且。(21)欲:想要。(22)等:等同,一样。(23)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24)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25)求:要求。(26)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27)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28)食之:食,通“饲”,喂。(29)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才能。尽:竭尽,发挥出。(30)鸣:马嘶。(31)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32)执:拿。(33)策:马鞭。(34)临:面对。(35)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36)其(其真无马耶):难道,表反问语气。
(37)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38)其(其真不知马也):大概,表推测语气。(39)知:懂得,了解,认识。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一起死) B.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 D.执策而临之(面对)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顷之,一狼径去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策之不以其道。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物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①。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马周传》)
[注释]①趣:通“促”,催促。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B.不以千里/称也
C.周/为条二十余事 D.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 (2)食之不能尽其材( )
(3)周为条二十余事( ) (4)太宗怪问何( )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或王命急宣
B.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既出,得其船
C.①逆旅主人不之顾 ②顾野有麦场
D.①舍中郎将常何家 ②便舍船,从口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比【甲】【乙】两文,你认为马周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
1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1.C
【解析】C项,“且”的意思是“犹,尚且”。
2.B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的,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和题干中的“之”都是音节助词,不译。AC两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是代词。
3.B
【解析】A项,“见”同“现”;C项,“食”同“饲”;D项,“与”同“举”。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