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寒假预习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大行之道也》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简介】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文章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文章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文章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写法上,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素。全文共可分为三层。从开头到“讲信修睦”为第一层,它是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从“故人不独亲其亲”到“不必为己”句,为第二层,此处为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为第三层,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
文章的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注释】
(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2)为:是,表判断。(3)与:通“举”,选举,推举。(3)修:培养。(4)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5)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6)孤:幼而无父的人。(7)独:老而无子的人。(8)废疾:残疾人。(9)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10)归:指女子出嫁。恶(wù):憎恶。(11)藏:私藏。(12)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13)作:兴起。(14)故:所以。外户泛指大门。闭:关闭。(15)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 ( ) (2)矜、寡、孤、独( )
(3)女有归 ( ) (4)谋闭而不兴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是故谋闭而不兴 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故外户而不闭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讲信修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大道之行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说不清,道不明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尉果笞广 B.恢弘志士之气
C.稍稍宾客其父 D.无案牍之劳形
9.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挟①太山以超北海,语②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③,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④,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注释】①挟:(用胳膊)挟着。②语(yù):告诉。③折枝:按摩肢体。④王(wàng):统一天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独亲其亲 ( ) (2)男有分,女有归 ( )
(3)盗窃乱贼而不作(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大道之行也 王之不王 B.是谓大同 是智也
C.为长者折枝 通计一舟,为人五 D.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王之不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在【乙】文中摘录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实现____________ 的理想社会。
(2)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____________ 。(用【乙】文的语句回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各子其子 ( ) (2)大人世及以为礼( )
(3)礼义以为纪( ) (4)以笃父子 ( )
(5)以睦兄弟 ( ) (6)以贤勇知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力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睦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兵由此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天下为家”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1.(1)同“举” (2)同“鳏”,老而无妻 (3)女子出嫁 (4)兴起
2.C
3.B
4.(1)大道施行时,天下是公共的。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