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023年寒假预习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41268

0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023年寒假预习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2023-01-03 八年级下册 0 3,18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寒假预习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简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外篇的《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作者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庄子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是”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该文节选自《秋水》。《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注释】

(1)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2)鲦[tiáo]鱼:古同“鲦”。白鲦鱼。(3)从容:悠闲自得。(4)是:这。(5)固不知子矣:固,固然。(6)子固非鱼也:固,本来。(7)全:完全,完备(是这样)。(8)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其,话题。本,本源。(9)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那知道鱼的快乐”的话。(10)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11)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2)梁:桥。(13)既:已经。(14)已:已经。(15)安:怎么(前者) 哪里(后者)。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     )                   (2)请循其本(       )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2.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国人道之       B.以我酌油知之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年与时驰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1)庄 子 与 惠 子 游 于 濠 梁 之 上。

(2)安 知 鱼 之 乐?

(3)我 知 之 濠 上 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试着写出一个出自《庄子》的成语并写出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2)请循其本(      )

(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     (4)杂然而前陈者(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写了出游之乐:甲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安知鱼之乐                            心乐之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似与游者相乐

1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乙文以动静结合写鱼“似与游者相乐”,这两者的用意都是借“鱼之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甲、乙两文都写了人在观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但甲文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而乙文侧重写景,寓情于景。

C.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的作者柳宗元都善于将主观的情意转移到外物上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们都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甲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两个人因“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乙文以作者先乐后忧的对比,表明作者融身于自然美景的欢乐只是暂时的,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调。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B10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 ①选自《庄子·外物》。②庄周:即庄子。③贷粟:借粮。贷,借贷,此指借入。粟,谷子,泛指粮食。④监河侯:官名,监管河工之官。⑤邑金:封地的租税。邑,城市,亦为县的别称。⑥忿然作色:气得变了脸色。忿,同“愤”。忿然,生气发怒的样子。⑦鲋鱼:鲫鱼。⑧焉:于此。⑨波臣:水族中的臣民。此为鲋鱼自称。活我:使我活,意思是救活我。⑪游:游说。⑫曾:还。⑬肆:市场。

16.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我,东海之波臣也       B.周问之曰

C.吴越之王                           D.斗升之水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告诫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不要不付诸行动。

B.本文的寓意是:不要只说大话,而不付诸行动。

C.本文将道理寓于叙述当中,所叙之事是涸辙之鲋,所寓之理是踏实助人。

D.本文给我们的警示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庄子谏楚庄王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 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9.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欲伐越                B.能见/百步之外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故/知之难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王之伐越(       )           (2)丧地数百里(      )

(3)此兵之弱也(      )       (4)自见之谓明(      )

21.下面加点的“之”与“子之不知鱼之乐”中的前一个“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愚患之                 B.能见百步之外

C.王之伐越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1.(1)悠闲自得(2)本原 (3)既然    (4)固然

2.C [解析]  C项中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其他三项的“之”都是代词,与例句用法一致。

3.B [解析]  B项,“与”是“随同”的意思,其他三项“与”是“和”的意思。

4.(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0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023年寒假预习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预习 https://www.0516ds.com/41268.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