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这反映了张謇( )
A.变法图强的理念 B.“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观念 D.“扶清灭洋”的主张
2.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这一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南洋公学 C.中华书局 D.新华书店
3.成立于1905年的镇江大照电灯公司,是江苏第一家民营发电厂,其创的人曾言:“电气灯……上海等处行之已久,镇江为商务繁盛之区,若不捷足创办,瞬将为洋所占。与其听利权年溢,不若筹抵制于事先。”材料反映了( )
A.工人罢工运动规模扩大 B.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C.民族资本家的利权意识 D.电气照明的全面普及
4.下图建筑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驻英大使德明、凤仪曾在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内学习,他们学到了医学、外语、天文、西洋史和万国公法等内容。这所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时务学堂
5.下图是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洋务派创办企业刺激 B.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丙段下降是因为国民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丁段下降是因为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6.连涛同学在复习历史知识时绘制了如下时间轴。这反映他正在复习(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B.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屈辱情况
C.中国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D.中国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
7.毛泽东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轻工业方面是因为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办了许多实业,其中最著名的是( )
A.湖北枪炮厂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
8.下图所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B.海外华侨们旳竞相投资
C.地区分布也极为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9.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①坐轮船、火车上新式学堂 ②使用数码相机照相
③看电影和报纸 ④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表是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变化情况。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提供良机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
11.如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12.1872年,我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在广东南海县创建,投产后“出丝精美”畅销欧美,获利丰厚。但村民认为男女同厂“有伤风化”,该厂“夺人生业”,状告到县衙,县衙一度令其停业,被迫迁往澳门,1887年终获许可,迁回。由此可见,当时民族工业( )
A.无法与外国竞争 B.一直得到政府支持
C.造成了大量失业 D.生存发展环境艰难
13.下图是1869年和1919年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例比重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B.民族工业分布极不平衡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民族工业的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14.下图为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上海的交通设施比较落后 B.煤气路灯最早出现在租界
C.列强侵略深入到各个角落 D.工业文明逐步影响到中国
1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16.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17.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等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等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
A.教育 B.传媒 C.交通 D.习俗
18.近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教育、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有( )
①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②《大公报》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④齐白石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梁启超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认为“二者相需, 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由此可知,京师大学堂( )
A.使科举制逐渐废除 B.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
C.坚持中西结合 D.完全照搬西方
20.“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这表达了朱自清对扬州深沉的爱。其代表作品是( )
A.《春江花月夜》 B.《皇清经解》 C.《受戒》 D.《我是扬州人》
21.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下列关于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者
B.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和不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C.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暴风骤雨》等小说在当时影响很大
D.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2.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徐悲鸿在国外举办画展资助抗战、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国民党军血战台儿庄、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如果把这些知识点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这个主题最恰当的名称就是( )
A.同仇敌忾 B.历史转折 C.战略决战 D.开天辟地
23.下图是徐悲鸿在1940年前后创作的,该画作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的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创作的意图是( )
A.体型匀称的健美艺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坚持不懈的抗战精神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24.据统计,1901年以后的10年间,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还包括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此外,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这说明当时( )
A.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 B.民族工业以投资轮船业为主
C.国民经济布局渐趋于合理 D.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5.如图“文本框”列举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这些生活情形的出现,表明( )
①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 ②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 ④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如下图反映了1851-1912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对独立富强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三: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合约十款,几磬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此后,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工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面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发生的哪些重大的历史运动?(2分)
(2)材料二中说: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这是什么意思?是谁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一位代表人物。(2分)
(4)材料四中张謇创办的是哪一工厂?创办工厂的目的是什么?(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翻译外交人才。到1895年,洋务派共创立新式学堂30余所,培养了一大批包括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新型人才。
材料二 甲午战败后,在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和轰轰烈烈的变法浪潮之下,很多有识之士认为“科举不除,新学难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根据维新派的建议,提出了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兴办学校,包括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大小书院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堂等措施,到1898年,全国共设立新式学堂185所。
材料三 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取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兴办的共同政治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中国教育发生的新变化。(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式学堂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8.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材料三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材料一中的轮船招商局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大生纱厂的创办人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4分)
(2)孙中山先生为后继者建立了哪些坚固而珍贵的遗产?(4分)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9.歌曲的创作往往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民革命军誓师大会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为国民革命,努力为国民革命,齐奋斗……——《国民革命歌》节选
(1)材料一是国民革命时期传唱的歌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两项重大成果。(2分)
材料二
日军占领沈阳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松花江上》节选
(2)材料二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什么事件?松花江的同胞为什么会“流浪”?这首歌曲唱出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心情?(3分)
材料三
全民族抗战浮雕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列举两个“中国人民用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3分)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节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分析这支部队为什么能够走向胜利?(3分)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些歌曲至今仍被传唱的原因是什么?(3分)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B
【详解】根据题干“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B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思想,排除A项;民主共和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A项正确;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 中华书局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1937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新华书店,排除BCD三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