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人民解放战争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是( )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2.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直逼南京和武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千里挺进大别山
3.华东解放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哪次重点进攻( )
A.第五次“围剿”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D.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
4.这是继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的又一次“长征”,毛泽东在土窑洞里,在马背上……,在陕北的沟沟峁峁(mǎo)上完成了他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在王家湾,毛泽东制定了“蘑菇”战术的作战方针。这“又一次‘长征’”的功绩是( )
A.取得了青化砭、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 B.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5.下列革命军队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八路军、新四军 ②人民解放军 ③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6.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蒋介石举起屠刀,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孟良崮战役
C.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进攻中原解放区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悍然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8.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认为其内战部署就绪,遂密令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第六绥靖区30余万部队,计划于6月22日起展开行动,7月1日发动总攻,48小时内将中原战区部队“一举包围歼灭之”。这一事件标志着( )
A.蒋介石发动了重点进攻 B.全面内战打响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大量敌人
9.这场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这场谈判发生于( )
A.延安 B.南京 C.北京 D.重庆
10.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件“大喜事”是指( )
A.重庆谈判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遵义会议 D.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11.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上演了一出“以退为进”的大剧。这场大剧的舞台在( )
A.张家口 B.孟良崮 C.陕北 D.锦州
12.陈毅元帅作诗:“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我军个个是英豪。”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
A.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3.1947年5月中旬,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诱敌深入,抓住战机,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精锐主力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这场战役( )
A.吹响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胜利号角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4.毛泽东说:“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总算熬出头了!”材料中“刘邓南征”(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15.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6.1948年的东北战局对于华北华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没有东北的胜利全歼敌人,让数十万敌人精锐撤到华北、华东地区,则接下来的两场大战就完全不具备开战条件了。 “东北的胜利”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7.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18.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下列革命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发表的《论持久战》封面 ②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
③淮海战役中董力生之前用的独轮车 ④红军长征过桂北时留下的文物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19.《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这说明( )
A.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失败已经是必然
B.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
C.国民政府统治政治腐败,发动内战不得民心
D.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0.194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作战十大军事原则”,其中,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秋收起义 B.四渡赤水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2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2.1949年4月23日,“京电号”轮船(如图),冒着密集炮火,将解放南京第一梯队的解放军指战员运送过长江,被称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电号”轮船见证了( )
A.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陷落 B.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23.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结束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24.如图所示战役的意义是( )
A.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B.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C.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5.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与以下图片史料所反映历史事件关联度最紧密的文献是( )
A.《论持久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分析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有何变化?井冈山会师及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表明毛泽东探索的哪一革命道路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分)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国家、民族的危亡关头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了长期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的光辉里程。
材料三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号召抗战的宣言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出了怎样的倡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对中国时局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四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踪和影。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游击队歌》
(3)《游击队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歌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至今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1940年下半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了哪次大规模战役?该战役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五 抗战刚刚结束,人民渴望和平,美、苏、英三国也不赞成中国内战。蒋介石想在内战中处于有利地位,也需要时间。所以,他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的原因。经过商讨,国共双方签署了什么文件?(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①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璇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材料二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谁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为什么要赴重庆谈判?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2分)
2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布热津斯基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这支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军队从中国南方出发时有八万多人,到陕北时只剩下不到六千人。可正是这支军队,后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新生政权。
——摘编自刘亚洲《信仰的重建在今天比物质的构建要重要百倍》
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在日本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这支军队”的名称,简述长征过程中军队面临怎样的困难。(4分)
(2)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是哪个战役的情景,并据此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作为21世纪的中国新青年,我们仍需继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哪些优秀品质。(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两件事,说明其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或作用。(4分)
材料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使不可能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材料二中“号召抗战的宣言”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发表的?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1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三分析图1和图2之间的关系。(4分)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百团大战的时间是 1940年下半年。 这次战役 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是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D
【详解】据所学可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直逼南京和武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项正确;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A项;1940年秋的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排除B项;1948年9—11月的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整个战略决战的胜利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排除C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