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C60 B.活性炭 C.石墨 D.金刚石
2.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3.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可燃性 B.都是无色固体 C.硬度都很大 D.都能导电
4.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5.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O2 B.N2 C.CO D.CO2
6.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 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
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 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
7.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
8. “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 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9.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10.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
A.绿色出行 B.植树造林 C.发展氢能源 D.推广燃煤发电
11.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
B.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
C.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
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
12.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3.实验室制取CO2、O2 和H2是初中化学必备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以相同
B.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以不同
C.CO2和H2的收集装置完全相同
D.O2和H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以相同
14.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1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
1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17.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收集CO2 D.验证CO2不支持燃烧
18.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C.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
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19.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20.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二、填空题(5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2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1)请写出另一组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_________。
(2)石墨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_,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该反应中SiO2发生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2.在物质世界中,结构决定性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原子 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2)红磷、白磷(P4)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在相同条件下,白磷比红磷容易燃烧,说明白磷的 比红磷低。
(3)氧气、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和臭氧混合后的气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 )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 )
(4)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04年,科学家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有人称为石墨烯),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这种单层的石墨片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在电子、复合材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
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另外,纺织面料中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作为一种基本材料,其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可能。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石墨烯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5.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
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下图,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有关。燃料(以木炭为例)在窑体内燃烧,通过两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体内的CO和瓷器表面粙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1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要留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收集到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与计算(1小题,每空2分,共8分)
27.将12.0g大理石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当加入94.4g稀盐酸,恰好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02.0g(假设CO2全部逸出,不考虑水的损失)。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解析】A、C60是人造物质,有弹性,硬度不大,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硬度也不大,不符合题意;
C、石墨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解析】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