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1.5分,共21分)
1.“雕琢一枚龟甲或者兽骨,厚重的历……岁月翻过深埋骨头的废墟重现辉煌,瞻仰片片甲骨。”通过这些甲骨堆砌的“厚重的历史”,下列不能了解到的信息是( )
A.商王的战争 B.商周时期的祭祀活动
C.周王分封诸侯 D.“夏传子,家天下”的社会状况
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扩大秦国疆域起直接作用的是( )
A.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B.国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
3.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着“楚河”“汉界”字样,这来源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是( )
A.刘邦、项羽争夺皇位的战争 B.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战争
C.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战争 D.项羽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战争
4.西汉文帝曾立下《薄葬诏》,提出“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使薄葬之风盛行一时;汉景帝阳陵中的陪葬品数量较少且形制简朴,不似秦朝陵墓中的那样气势恢宏。这体现了汉初( )
A.彻底摒弃秦朝的政治制度 B.诸侯王严重威胁中央
C.“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 D.“光武中兴”的政治局面
5.汉文帝即位后,把田赋从“什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他还以身作则,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增加。这段史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 )
A.以德化民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取信于民 D.推行尊卑礼乐制度
6.刘秀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斗,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废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释放奴牌,缓和矛盾 B.监管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7.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当时何种社会现象( )
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 B.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C.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
8.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9.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10.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西晋的统一
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
11.下图所示是嘉峪关出土魏晋墓砖画。其反映了( )
A.民族交融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权权分立
12.分析下列三幅图,其相同主题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D.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
13.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开凿于北魏的不同时期,风格也不一样。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原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穆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14.“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而乐(626)”这首有趣的打油诗曾经帮助很多人来记忆圆周率。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人是谁吗?( )
A董仲舒 B.祖冲之 C.祖逖 D.郦道元
二、材料解析题:共29分,第15题10分、第16题10分、第17题9分。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陈其说。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便民知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等
材料二: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孟子曾游说于齐、魏、滕、薛、宋、郯、梁等国,慷慨陈词,阐述儒家的理论和政见。
——摘自樊树志《国之概要》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核心主张并分析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结合学知识,说明该焦点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两种社会现象”是哪一思想局面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诸子百家”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
16.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的理解?
(2)据材料二,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加强”的贡献?
17.江南农业足发展,经济地位大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户数(节选)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较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洞庭湖流域成为主要的产粮区。至南朝后期,赣州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但南方各地经济的发展还是很不平衡,南朝时期,湘、广地区“务是民天,敦其分地,火耕水褥,弥亘原野”。
——摘自《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该变化折射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指出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3)据材料三,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材料一、二所述现象与材料三有何关系?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1.5分,共21分)
1、D
【解析】
【详解】据材料“雕琢一枚龟甲或者兽骨,厚重的历……岁月翻过深埋骨头的废墟重现辉煌,瞻仰片片甲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朝的甲骨文。而“夏传子,家天下”的社会状况出现在夏朝,是禹传位于启,符合题意,D项正确;甲骨文记述的是商朝的历史,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甲骨文主要记载商周时期的卜辞(祭祀活动),排除B项;周王分封诸侯发生在商朝之后,属于甲骨文记述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激励了秦国军民的战斗精神,有利于开疆扩土,对扩大秦国疆域起直接作用,C项正确;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国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建立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选C项。
…………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溧阳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