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23 《孟子》三章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后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知识链接
《孟子》:记录盂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是儒家重要学术著作之一,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精练准确。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并称“四书”。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不能淫(yín) 畎亩(quǎn) 傅说(fù yuè) 曾益其所不能(zēng) 法家拂士(bì)
【易错字词】
筋骨 忧患
名句积累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表现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要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做出的反应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主题识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在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阐述了孟子对“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孟子对“仁”“礼”“义”的坚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二、重点讲解
三、文言现象
…………
24 愚公移山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
《列子》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文体常识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特点:(1)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2)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3)故事具有虚构性;(4)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chéng) 魁父(kuí) 荷担(hè) 叩石(kòu)
箕畚(jī běn) 始龀(chèn) 穷匮(kuì) 亡以应(wú) 一厝朔东(cuò)
【易错字词】
冀州 毕力平险
主题识记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对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踏实苦干,坚忍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二、重点讲解
三、文言现象
…………
25 周亚夫军细柳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曾师学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其父逝世后,继父职出任太史令。因上书为兵败而投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知识链接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弓弩(nǔ) 诏书(zhào) 作揖(yī) 介胄(zhòu) 称谢(chēng) 嗟乎(jiē)
【易错字词】
都尉 驱驰
主题识记
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二、重点讲解
三、素养提升
本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用正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四、文言现象
…………
26 诗词五首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归田园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三大诗人之一。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被称为“诗史”。被誉为“诗圣”,代表作有《望岳》《春望》“三吏”“三别”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杜牧(803—852)字牧之,又号“樊川先生”。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有《过华清宫》《江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长于写词,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武陵春》《醉花阴》等。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结庐(lú) 东篱(lí) 角声(jiǎo) 燕脂(yān zhī) 提携(xié) 折戟(jǐ)
【易错字词】
烽火 殷勤 谩有 蓬舟
名句积累
1、体现诗人能够摆脱尘世的干扰、淡泊名利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体现诗词主旨的句子(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4、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而长安春日却杂草丛生、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诗中体现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7、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8、诗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9、从声、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10、表达诗人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11、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典故的连续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2、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3、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14、诗词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15、词中饱含作者深厚感情,寄寓美好理想的句子是:“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李清照《渔家傲》)
16、展示作者理想与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去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主题识记
《饮酒(其五)》是一首五言古体诗,通过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春望》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都城沦陷后春日远眺所见的荒凉、冷落之景,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思家恋国、忧国忧民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将士们在边地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土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赤壁》这首七言绝句,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并告诚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渔家傲》这首词,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以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喻着作者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二、重点讲解
三、文言现象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