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11日
资源编号 28561

2021年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2022-05-29 七年级下册 0 1,49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①____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读书以立德,立德以立身。曾国藩说的“读书即是立德”,更是直截了当②____指出读书是道德养成的重要手段。读书可以让你与很多优秀人物不而遇,可以让你不再在困顿里忧心忡忡,引领你冲破迷茫的bǎo___垒,走向达观。

(1)请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语句。

读书即是立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忧心忡忡

(3)根据拼音写汉字:bǎo垒 __________

(4)在①﹣②画线处填写正确的“的”或“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5)画直线的“期”的意思是(      )

A.日期    B.一段时间    C.量词    D.约定时日

二、句子默写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游子身上衣”,我们能从孟郊的《游子吟》读出母亲的爱子之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从杜甫的《望岳》中读出文人的勇攀高峰之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读出君子洁身自好之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读出诗人的无私奉献之德。

三、选择题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呐喊》。

B.《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四、综合性学习

4.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小联搜集了如图两张(图一、图二),想做一张PPT作为活动的主题背景。

(1)在PPT的左上方,设计放入一句主题标语。小联拟出了上联,请你对下联。

孝亲要趁健在,_____________

(2)小联请你帮他在上面的两幅图片中选一幅放入PPT“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中,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名著阅读

5.下面是小联用表格整理阅读《海底两万里》成果的一个示例,请你也做一例。

六、诗歌鉴赏

6.古诗阅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B.第一句中的“来者”是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

C.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D.第三、四句中各增加一个“之”“而”,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

(2)结合背景和诗歌,说说你对“独”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七、对比阅读

7.古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节选)

【注释】①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②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③亲旧:亲戚朋友。④造,往,到。辄,就。⑤曾不吝情去留: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⑥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⑦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⑧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盛饭的圆形竹器。⑨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⑩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1)下列是并列短语的一项是(       )

A.丝竹乱耳             B.案牍劳形

C.调琴阅经             D.南阳诸葛

(2)小联对下面句子不太理解,请你帮他解释句意。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小联整理了下面的表格。请你完成空缺部分。

文人风雅

(4)从句式运用的角度,说说【甲】【乙】两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八、现代文阅读

8.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问题。

①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赞,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②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1)说说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根据叶圣陶对“做”和“作”的分工,下面横线上应填写“做”还是“作”?请说明理由。

她一回家,就要拖地,洗衣服,______饭。

(3)选文告诉我们,行文要力求简洁,不累赘拖沓。下面句子摘自同学们的作文,请你做修改(指出删除哪些字词即可)。

①到了晚上,我的作业基本上做完了。

②一到春天,公园里各种花竞相开放,五彩缤纷,姹紫嫣红。

③请你来说说这道题怎么做。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那一刻阳光无比灿烂

张海迪

①那时候家里有很多书,爸爸的书架上桌子上都摆满了书,甚至床底下也堆满了书。当我学会了认字,我很快就不满足只翻看《小朋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那样的杂志了。我开始读爸爸的那些书,虽然我那时读书还有些嗑嗑巴巴,却丝毫没有阻挡我读书的热情。我想知道每一本书里的故事。我想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情。

②有一天我发现爸爸屋里的墙角堆放着一大摞灰蒙蒙的书,十几本摞在一起足有一尺多高。那不是出版的书,而是些油印的大本子。我很奇怪,忍不住想知道那些书里讲的是什么。我问爸爸要来一本,那书又大又厚,灰蒙蒙的纸张很粗糙,纸页上甚至能看见细碎的草屑。封皮上写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我于是问爸爸什么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爸爸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个人,是个苏联老头儿,他是一位演员,也是一位导演和表演艺术理论家。这些书是苏联专家在中国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的记录。我又问爸爸什么是表演理论。爸爸说就是演员怎样在舞台上演戏的道理。我立刻对那些书着了迷,我对爸爸说我也要读那些书。爸爸没有反对,那天他去上班,临走时将那摞书抱到了我的床前。

③门被锁上了,我又开始打发孤独的日子。但是有了书我就忘记了孤独。我靠在被子上把那沉重的油印本放在腿上,我一页页地翻着,一页页地读着,不知不觉我就走到了舞台上,因为书里总是说,现在你来到舞台上,你的内心开始回忆……有一页上他对一位女演员说:舞台下面坐满了观众,但是你必须忘掉观众。现在你走到窗前,你想象一下,此刻外面正是暴风骤雨,你的心被痛苦折磨着,你的两手发抖,泪水从你的脸上流下来,你轻轻抽泣,终于你放声痛哭……

④我于是就望着窗外想象大好的晴空顿时大雨倾盆。我想象自己很难过,我做出伤心抽泣的样子,可是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我不知道那会儿我能为什么痛哭。虽然我的双腿麻木没有一点儿知觉,虽然我的臀部因为长满褥疮涂着呋喃西林软膏,贴着厚厚的纱布,虽然我每天都得喝像泥水一样的很苦的药汤,每天都得打B1、B12,可是我从不为那些事哭泣。我即便有什么难过的事要哭,也不在别人面前哭。假如我在别人面前忍不住要哭,我也只是鼻子头一酸,让眼泪静悄悄地流下来,没有一丝声息,别人也就不知道我在哭。我会很快地眨眨眼睫毛把泪水咽回去,或是用手背偷偷抹掉眼泪,用食指蹭掉鼻涕。我觉得越是无声的哭,心里就越是难过。我不在别人面前哭是因为我知道,我一哭大人们就会更加难过。其实我已会演戏,我会在别人面前心里难过而不哭泣。这是我忍了好多次才学会的。可是书里的苏联专家却教给女演员在很多人面前痛哭。我想这比我在别人面前拼命忍住眼泪要容易得多。

⑤我重新望着窗外,想象外面天空灰暗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地上被砸起无数水泡,狂风中雨水汇成了河,河水汹涌地向远方奔流而去,渐渐地风声小了雨声小了,河水奔涌融汇到一片绿色的田野里。太阳出来了,天空碧蓝,白云飘荡,小鸟在飞翔。我穿着红色的雨靴,牵着妹妹的小手奔跑着。我们的身旁是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向着太阳仰起金灿灿的笑脸,它们的叶子在风中舞着,就像一群孩子快乐拍手的巴掌。蜜蜂嗡嗡地唱着歌,美丽的蝴蝶跳起舞,翠绿的蜻蜓也飞来了。我和妹妹尽情地奔跑尽情地追逐尽情地大笑……

⑥忽然我觉得两行眼泪滚过我的面颊,滴落在我的手上,滴落在灰蒙蒙的书页上,我多么盼望到外面那一片绿色的天地里去啊!那一刻我的泪水奔流而出,止也止不住,我尽情地流泪,尽情地抽泣。那一刻,窗外的太阳正无比灿烂地照耀着大地……

(注:张海迪,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为了学习医学知识,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出版了《轮椅上的梦》等著名小说。)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在一个下雨天读书并根据书里的指导想象伤心哭泣的事。

B.读书能让我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所以作者说是“有了书我就忘记了孤独”。

C.第④段写自己流不出眼泪与最后一段“我的泪水奔流而出”形成了对比。

D.“我会很快地眨眨眼睫毛把泪水咽回去”中“咽”写出了作者的坚强。

(2)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遭遇,说说用“那一刻阳光无比灿烂”做标题的好处。

(3)体会选文第⑤段中画线语句蕴含的情感。

九、作文

…………

参考答案

1.

(1)读书即是立德。

(2)chōng

(3)堡

(4) 的     地

(5)D

【解析】

(1)①用正楷字体书写,工整美观;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读、即、德”等易错字的书写。

…………

2021年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2021年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https://www.0516ds.com/2856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