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注意事项:
1、请把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人类是 (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归成一组。他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就是被后人尊崇为“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 )
A、炎帝和黄帝 B、尧、舜、禹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蚩尤
5、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6、《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7、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目前发现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神树 D、毛公鼎
8、“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9、战国时期有许多非常著名的战役。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战役 (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0、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汉内斯·阿尔文所说的“智慧”是指 ( )
A、“兼爱”“非攻” B. “仁”和“礼”
C、“无为而治” D. “顺应自然和民心”
1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说:“他出身于战国末期,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强调 ‘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他的理论被秦始皇所采用。”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应该是 ( )
A、孙武 B. 孟子 C. 老子 D、韩非
12、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13、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下列不属于秦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 )
A.沉重的赋税 B.繁重的徭役 C.严苛的法律 D.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14、下列对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
C、秦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D、蜿蜒万余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15、为了巩固政权,秦朝统一文字,当时全国规范的文字是 ( )
A、小篆 B、金文 C、甲骨文 D、大篆
16、《史记·陈涉世家》给我们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具有革命首创精神的起义是 ( )
A、黄巾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大泽乡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
1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18、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C、华佗制成了麻沸散 D、张衡发明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19、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成语“破釜沉舟”源自( )
A.长平之战 B. 楚汉之战 C.巨鹿之战 D.陈胜吴广起义
20、小明在学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以下图,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农民起义频繁 B、残暴的东汉统治 C、土地兼并严重 D、外戚和宦官专权
21、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单元标题处应填 (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目的是 ( )
A、提倡儒家学说 B、禁止其它学说
C、巩固统治 D. 推行儒家教育
23、下列历史事件,在《史记》不可能查找到的是 ( )
A、晋楚争霸 B、秦统一全国 C、“文景之治” D、三国鼎立
24、东晋的王羲之擅长写多种书体,其行书和草书流畅潇洒,“矫若游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 )
A、《兰亭集序》 B、《黄庭经》 C、《洛神赋》 D、《中秋帖》
25、我国有着辉煌灿烂的石窟艺术,其中著名的云冈石窟位于今天的 ( )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甘肃敦煌 D、四川乐山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小题1分,共计5分)
26、(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27、( )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思想记载于《道德经》。
28、( )秦末,项羽率先攻入咸阳,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史称“楚汉之争”。
29、( )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30、( )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三、填空题。(共10空,每空0.5分,共计5分)
31、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 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___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32、公元前202年,_________ 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历史上称为西汉。
33、西汉_________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通史。
34、4世纪后期,前秦与东晋之间的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35、南朝的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36、北朝农学家_________的《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四、材料解析题。(共4题,共计15分)
37、材料: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注意到中国汉朝时期,在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以及中国与南亚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形成了一条交通路线。这条路线是从中国的中原地区,经中国西北,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和欧洲的古代交通线。
请回答:
(1)材料中“这条路线”指的是什么?它在中国的起点在哪里?最远到达哪里?(1.5分)
(2)曾为这条道路的开辟做出重要贡献的是谁?为加强对沿路相关地区的经营,西汉政府在哪一年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设置的意义是什么?(2分)
38、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 (1分)
(2)西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1分)
(3)依据材料二,请写出两个当时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名称。(1分)
(4)依据材料二,中原汉族的南迁给江南带来了什么?(1分)
39、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分)
(2)汉武帝为了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实施什么措施? 在思想和军事上,汉武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1.5 分)
40、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有社会秩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材料二:秦国是战国时期改革最彻底、发展最快的国家。“他”在秦孝公的主持下,秦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就了之后的统一大业。
材料三:在他统治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贵族说汉话,改为汉族姓氏,穿汉服,与汉族能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的社会秩序”和“新的社会秩序”分别指的是什么?春秋时期,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谁?(1.5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这一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由谁(人名)完成了之后的统一大业?(1.5分)
(3)材料三叙述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作用?(1分)
(4)你认为材料二、三这两位改革者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评分标准 2021. 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5:AADAD 6-10:BBCCB…………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26-30: BABBA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31、李冰;都江堰 32、刘邦;长安
33、司马迁;纪传体 34、淝水之战
35、祖冲之 36、贾思勰;《齐民要术》
…………
2020-2021学年无锡市惠山区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