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同步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资源编号 21936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同步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1-11-23 六年级上册 0 2,03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诗词曲鉴赏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前优美的景色,“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干净、清幽,“____________”      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3、诗的后两句中,“________”运用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

4、诗的后两句是对偶句:“一水”对“________”,“护田”对“排闼”,“________”对“________”。      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写庭院的景致,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人写景,从院内写到院外,既是对主人的赞叹,也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C、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风光、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D、诗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6、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9、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中抒发了作者郁闷彷徨、孤独失望的思想感情。

三、课内精彩阅读。

江南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把诗句补充完整。

11、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诗中的“四百八十寺”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有人认为把诗句中的“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因为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 (______)
  • 此诗运用了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______)
  • “南朝”二字提领那一段历史,引发人透过历史的“烟雨”,联想到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民伤财。(______)

13、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前两句诗所呈现的面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延伸阅读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5、把字词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尽            才

觅            指花都凋谢了

不知        寻找

始            岂料,想不到

16、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17、第一句中的“芳菲尽”与第二句中的“______”相呼应,运用了____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看   到桃花后的欣喜。

18、登山前,诗人为________而遗憾,登山后,诗人看到________又感到惊奇。

参考答案

1、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2、净无苔    花木成畦    手自栽

3、排闼

4、两山    将绿绕    送青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5、D

6、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同步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同步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2193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