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预习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0日
资源编号 21712

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预习笔记整理

2021-11-18 七年级上册 0 1,98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预习笔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文章简介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二、文章小结

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三、课后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2、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答:澹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语句多用双重否定句、对偶句。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答: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本文的论点句,并说说论证方法。

答: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反对比论证。

5、《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补充一个论据。

…………

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预习笔记整理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预习笔记整理 https://www.0516ds.com/2171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