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16日
资源编号 99963

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2025-05-16 小升初 0 74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5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

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提问方式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高频考点)

2.解释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高频考点)

3.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4.翻译下面的句子;

5.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高频考点)

二、知识梳理

古人写文章所用的语言,叫做“文言文”。而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文言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韵,不仅读起来韵味十足,而且蕴含丰富。为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学高年级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入门学习,应引起重视。

小学学习文言文,《教学大纲》要求做到:

1、多读以培养语感;

2、字、词理解侧重于实词用法;

3、粗通文意,领悟思想感情,但不要求深和透;

4、诵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进行背诵。

文言文,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浓缩着我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精华,在古典诗词和文言文中,汉语的特点体现得最明显。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初识文言文方法指津

1、学习文言文要加强诵读

粗读时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

如“惟弈秋之为听”,原句省略了“的教导”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只听弈秋的教导”。

,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

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句子中“也”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子中“弈秋”是人名,翻译时要保留,不译。

,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如《郑人买履》中“宁信度,无自信也”,句子中“自信”,翻译是要变换句式,译为“相信自己(的脚)”。

,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孰为汝多知乎。”句中“”应翻译为“你”。

3、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注释研读法,指的是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学习文言文,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4.划分句子节奏

(1)读懂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2)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3) 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例精讲】

【例1】文言文阅读

翠鸟移巢

翠鸟先①高作巢以避患④。及生子,爱之,恐坠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④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⑥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先:起。②患:祸患。③坠:落,掉下。④复:又,再。⑤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⑥遂:于是,就。⑦得:得以。⑧取:拿到。

1.联系上下文,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以避患”( )

A.用 B.认为

(2)“得而取之矣”( )

A.助词,相当于“的” B.代词,文中指小翠鸟

2.“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翠鸟在高高的地方筑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稍低一点的地方筑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翠鸟爱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文本告诉了我们

【答案】

1.A B

2.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3.躲避祸患 怕孩子掉下来 被人抓走了 过分娇惯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解析】

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以避患”的意思:用来避免灾祸。以:用。故选A。

②“而人遂得而取之矣”的意思:于是人们就把翠鸟的孩子捉住了。之:代指小翠鸟。故选B。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

先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再结合字词的意思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及:到了的时候。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恐:担心。坠:落,掉下。稍下:稍微低一点。

故“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的意思:到了它生了小鸟的时候,特别喜爱它,担心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的意思:翠鸟先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灾祸。由此可知,翠鸟在高高的地方筑巢的原因是:用来避免灾祸;

“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的意思:到了它生了小鸟的时候,特别喜爱它,担心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由此可知,它在稍低一点的地方筑巢的原因是:担心孩子从树上掉下来;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的意思: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到更低的地方,于是人们就把翠鸟的孩子捉住了。由此可知,这样做法的结果是:让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捉走了。

这篇古文讲述了翠鸟生宝宝后,担心宝宝从巢里摔下来,将巢做得越来越低,最后孩子反而被捉走了。告诉了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意 一个方面,一定还要考虑另一个方面,要全面权衡事情的利弊而审慎行事;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不然会害了他。

【点睛】参考译文:

翠鸟先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灾祸。到了它生了小鸟的时候,特别喜爱它,担心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到更低的地方,于是人们就把翠鸟的孩子捉住了。

【例2】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②炳:点。③安:怎么,哪。④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⑤昧:黑暗。

4.画线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shǎo hǎo B.shǎo hào C.shào hǎo D.shào hào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 (2)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小升初 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9963.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