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专题21 课外议论文阅读
一、阅读。
不要抛弃学问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这篇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文章,思考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请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3.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达尔文的例子?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还会选择什么样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眼睁睁”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想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①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A】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B】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卸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扛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C】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他们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⑥高原之上有高峰 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 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 艰难踏上新征程 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 只要肯努力 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有删改)
6.给短文第⑥自然段空白处填上标点符号。
7.仔细阅读文章,完成填空。
①本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这个观点,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方面具体展开论述的。
②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文第③自然段中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里有一个事例,请仔细阅读并思考:将它填入文中【A】【B】【C】哪一处最合适?( )(填序号)
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
三、阅读。
好奇
①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③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④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阐述观点,文章用了四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空见惯”在文中指的是那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
A.“看破红尘的过客”指的是不能观察、体会生活,不能有所发现的人。
B.“心如止水的高僧”指的是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C.“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D.“浮光掠影”批判了看问题肤浅,认知也会肤浅的人。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根据句式和短文主旨,仿写句子。
如果你不想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
面对失败
①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失败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而是表明你尚未成功;失败不意味着你没有努力,而是表明你的努力还不够;失败不意味着你必,须忏悔,而是表明你要吸取教训;失败不意味着你一事无成,而是表明你得到了经验……
②《傅雷家书》中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起伏是家常便饭,没有几个人的生活中没有失败。
③著名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曾做过数百次危险的实验,这期间他遭遇了许多令人jǔ sàng的失败。在一次试验中,实验室bào炸,他的弟弟和四名助手当场被炸死,,他也受了重伤,但是他没有逃bì qū服,伤未痊愈就又开始危险的实验,最终获得成功。
④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也是一个从种种不幸和失败中走出来的强者。他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6岁爱人去世,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9岁连任国会众议员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才当选美国总统。如果不是因为具有面对苦难,坚强以对的精神,他就不会挺过那么多煎áo,进驻白宫。他能成功,就因为他不在困苦中pá huái,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
⑤泰国商人施利华是商界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1997 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fàn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一年后东山再起。
⑥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作诗《题乌江亭》。诗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xiū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失败固然是不幸的,但它又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它使人清醒,催人奋起,难怪巴尔扎克会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才是一个万丈深渊。”
⑦面对失败,我们不能选择放弃,而要选择继续前进;面对失败,我们不能任性抱怨,而要坦然面对。有句老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在无数次失败的jī础上实现的,面对失败,我们实际上是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⑧所以,我们不要jù怕失败,而是勇敢地面对它。
11.读短文,按照拼音提示,写汉字。
jǔ sàng | ________bào炸 | 逃bì | ________qū服 | 煎áo________ |
pá huái | ________jī础 | 小fàn | ________jù怕 | ________xiū耻 |
12.本文例举了哪几个事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本文多处引用名言,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2)想通过阅读本文收集、整理遭遇失败却坚韧不拔的感人事例,就重点阅读本文的第③④⑤自然段。
(3)本文第①自然段中“失败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而是表明你得到了经验”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生动形象了。________
(4)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就感觉好像是在和作者聊天。________
14.读到文中“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fàn的行列,叫卖三明治……”这句话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施利华怎样叫卖的情形?请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注意把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描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中例举的几个敢于面对失败的人物都是外国人。其实,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也从不缺少勇敢面对失败的楷模。你知道哪个中国人勇敢面对失败的故事?请在下面简单写一写。
例1:苏轼数次被贬,仍旧豁达面对人生。他被贬到哪里,就为哪里的百姓办好事,一生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例2: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领导课题组历经380多次失败,研制出青蒿素,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我知道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月10日,向阳小学为鼓励全体学生能勇敢地面对未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失败,教务处决定三周后组织各班在学校艺术礼堂举办主题为“我不怕失败”的课本剧表演。请代学校写一下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默读短文,作答后面的问题。
择一事贵有恒
①“我一生只做一件事。
②这句话,已故翻译家草婴说过。他在7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尽管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专注于翻译事业,先后独立翻译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12卷、《肖洛霍夫文集》3卷等。
③这句话,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也说过。据了解,这位“火药王”为了做好一件事,奋斗了60多个年头。1996 年,王泽山摘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不少人看来,王泽山已经.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安闲度日,颐养天年,他却继续潜心钻研,苦苦实验20载,终于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一个世界性难题,走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三冠王”。
④这句话,“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也曾身体力行过。这位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几乎将自己的生命都扑在了“天眼”上。为选最佳地址,从1994年到2005年,他一直在深山奔波,从立项到竣工,他事必躬亲,最后终于造出“天眼”,让中国在该领域领先世界20年。
⑤三位业界巨擘,专业背景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也大相径庭,但他们都践履了“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念。他们并且都能穷其一生专注之。
⑥其实,不管是谁,只要想干成一件事,最忌半途而废,最需坚定不移;最怕一曝十寒,最需坚持不懈;最忌遇难则退,最需坚韧不拔。“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需要决心和信心,也需要恒心和耐心。这里的恒心、耐心,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只要你确立了“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念持续精进,纵然一辈子没有大的建树,却也绝不会平庸。怕只怕好高骛远,心浮气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头来蹉跎一生。
⑦一生择一事,选对方向,心无旁骛,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
参考答案
1.不要抛弃学问
2.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
3.说明做学问要勤奋,要坚持不懈,珍惜时间。鲁迅先生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成为文坛巨匠。
4.“眼睁睁”三字写出母校将时刻关注孩子们未来的成就。传达出作者对学员们的殷切期盼,表达了长辈对后代学子的关心和爱护。
5.每个人较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练自己,并较终把自己磨练成一个有才能的人。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