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检测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16日
资源编号 95194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检测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2025-02-16 九年级下册 0 63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7-18世纪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后,18世纪相继开展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18世纪后期法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C.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日德两国领先

2.历史课上,九(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投票结果如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    )

发明家 爱迪生 斯蒂芬孙 卡尔本茨 瓦特
得票数 18 14 10 8

A.12票                     B.22票                     C.28票                     D.32票

3.如图为机械工程原理示意图。这一技术的推广运用最早出现在(    )

A.手工工场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4.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发明并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此后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不断涌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材料表明(    )

A.科技创新便利生产生活                            B.工业革命改善城市环境

C.电气时代的到来                                       D.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东航MU5735飞行事故一周年后,小明对科技进行研究,如下图对B段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促进了社会生产变化

②电话、有线电报等发明运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③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如图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扩张方式开始进行                            B.无产阶级革命普遍展开

C.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7.某位欧美编剧在电影剧本《19世纪上半期伦敦风貌》中描写了以下情境,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有钱人坐着蒸汽轮船畅游伦敦泰晤士河

B.泰晤士河岸边工厂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夜晚的泰晤士河霓虹灯闪烁,照耀整个城市

D.岸边铁路上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8.观察世界石油产量柱状图,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现代化工业产生                                       B.棉纺织业的兴盛

C.电力能源的运用                                       D.钢铁工业的发展

9.1827年,法国数学家傅里叶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学理论(      )

A.因蒸汽机的使用而产生                            B.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有利于全面认识工业化的影响

10.“从1860年到1910年的半个世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成长起来……商人、经纪人、律师、银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嚣、嘈杂和脏乱,搬进坐落于富人区的宽敞住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城市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

A.贫富分化加剧                                          B.种族歧视日益严重

C.空气污染严重                                           D.大众教育水平提高

11.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描述了19世纪中期伦敦的雾:“这里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无穷无尽的长蛇般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那是一种沁入人心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材料主要说明(      )

A.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                            B.英国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工业革命引起环境污染                             D.人类步入“电气时代”

1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图”,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的趋势           B.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D.第一阶段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

13.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A.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                                B.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英国与荷兰、法国殖民争霸

14.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语言来描述19 世纪后期(    )

A.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B.资产阶级改革的推进

C.垄断组织的产生发展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5.两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化,对这些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②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③提高了欧美各国大众文化水平            ④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减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各国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之上,不仅要求生产技术不断改进,而且要求生产者的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工业革命越深入,这种要求就越强烈。由此可知教育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

C.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7.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成就突出                     B.自然科学影响近代社会发展

C.文学大师推动文化走向繁荣                      D.科学巨匠引擎科学技术发展

18.著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的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其原因是在他的作品中(    )

A.再现了法国19世纪的社会图景                B.呈现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C.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状态

19.世界近代出现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谬论,指出人类也是进化来的,提出进化论观点的作品是(    )

A.《物种起源》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英雄交响曲》                                         D.《高老头》

20.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时,要讲究史实与结论的一致性。下列搭配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迈出一大步

B.托尔斯泰写出《战争与和平》——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C.达尔文著述《物种起源》——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D.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表达出作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21.文学和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中的丰富内涵同样会为历史作出精辟的阐释,下列作品能让读者更深刻地品读拿破仑这一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是(    )

①《战争与和平》      ②《复活》      ③《向日葵》      ④《英雄交响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如表所列内容正确的是(    )

序号 人物 事迹 评价
1 牛顿 出版《物种起源》 在生物学领域掀起一伟大革命
达尔文 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
贝多芬 创作《英雄交响曲》 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巴尔扎克 创作《向日葵》 俄国革命的镜子

A.①                         B.②                         C.③                          D.④

23.某历史杂志中世界近代史专栏展示了下列内容,据此推断该专栏的标题是(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物种起源》 《战争与和平》 绘画《向日葵》

A.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B.多彩的近代艺术宝库

C.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                                D.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24.《世界文明史》中说:“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它的高潮阶段……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一幅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此时英国的“双元革命”其一是资产阶级革命,其二是(    )

A.法拉第提出电磁学理论                            B.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D.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25.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二人生活的历史时期不同

C.二人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D.二人的个人影响力不同

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图一 白炽灯泡               图二 最早的汽车              图三 最早的飞机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工业化的进程让科学的魅力前所未有地展现出来。但当第一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滚滚浓烟令天空黯然;当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的大量使用使空气进一步恶化,现代炸药让战争的威胁更加可怖,赛璐珞技术催生出的塑料工业在150年后的今天成为人类环境最大的威胁之一,工业化在展露笑脸的同时,也露出了可怕的獠牙。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动力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运输革命”以哪一成就为主要代表?

(2)根据材料一回答,工业革命使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

(3)材料二中白炽灯泡的发明是由于哪一种新能源问世而出现的成果?最早的汽车和飞机以什么为发动机?上述三项成就证实哪两个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4)阅读材料三,谈一谈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在环境治理等这些问题上,英国议会承担了相应的社会公共责任,并把解决这样的问题纳入到了法律的体制内来解决。另外,议会对环境治理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观念的转变……实际上,英国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也尤为重要。例如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与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11年英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为治理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作出了哪些努力?

(3)工业革命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请再举一例进行说明。

28.大师们的思考、勤劳、探索,为人类走向近代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百年前,人类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克·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材料二   他早有心悸的毛病,大学毕业不久,碰上“贝格尔号”巡洋舰试航。他把自己的病情隐瞒下来,怕的是被取消了参加环球航行的资格。那时他“已决心拼上一切去参加这次航海了”。他工作二十几分钟就头疼或痉挛。他这样苦干了四十多年,留下了20多部科学著作和上百篇论文。他搜集大自然的事实,运用科学实验方法,尊重科学研究成果,来捍卫科学真理。最终成为著名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材料三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1)材料一的问题,牛顿是怎么回答的?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贝多芬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生产力发展表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属于生产关系表现,题干17-18世纪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后,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后,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A项正确;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排除B项;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两国领先,排除D项。故选A项。

2.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检测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9519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