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12日
资源编号 94673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统编版)

2025-02-10 六年级下册 0 67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第一单元: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统编版) 20...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感受冒险小说的精彩,认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语言运用: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的评价。

思维能力: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在汤姆身上,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

审美创造:品味精彩的故事情节,领略外国文学的奇妙和精彩。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价值:本篇属于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中的第三篇课文,课题旁的星号提示本篇属于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承担了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阅读的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项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课前提示:“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正体现了第二项学习重点内容。

关注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水深“十二英尺”(是可以同航的标准深度)。自他十二岁父亲去世后,他只好停学,做过工厂小工,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旷工及新闻记者等,这些生活经历给他后期的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关注创作背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据作者在小说之前的序中介绍,本书所叙述的大多数历险故事都实有其事,人物有的是真实存在,如“哈克”,有的是集众人于一身的综合体,如主人公“汤姆”。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教堂、法院等社会形态一应俱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在这篇(节选中)重点体现后者,这也正是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原因,也是深受青少年喜爱阅读这部小说的原因所在。

关注人物关系:一部外国长篇小说,人物众多且名字复杂,对于中国青少年读者来说,理清人物关系,对了解故事大意有很大帮助。

关注节选与整本书的关系:节选的内容相对整部小说来说,情节相对独立,但是对于没有读过这本小说的学生来说,体会人物性格的角度和深度是有局限性的。课前阅读或者提供整本书的目录对学生建立人物形象有很大帮助。在处理文本结尾时,陌生名字的出现也会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的评价。

2.能产生阅读原著兴趣。

教学重点】

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原著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的评价。

2.能产生阅读原著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件3

1.教师导入新课: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唤起了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学生齐读课题。

2.师:你想知道故事的主人公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历险吗?让我们走进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同他一起去历险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汤姆历险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作品(出示课件4、5)

1.(出示课件4)走近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2.(出示课件5)师介绍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首次发表于1876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设计意图:了解一些作者、影响力、人物等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对这本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可能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文中出现的人物,想想文中的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吹嘘  贝琪  寡妇  乔埃  卡迪夫山  嘀嘀嗒嗒

衣衫褴褛

教师指名读词语。

齐读词语。

教师提问:这些词中,哪些字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学生汇报。

预设1:“吹嘘”一词中,“嘘”应该读“xū” 。

预设2:“贝琪”这个词中, “琪”应该读“qí”。

预设3:“寡妇”一词中的“寡”应该读“guǎ”。

预设4:“乔埃”这个词中,“乔”应该读“qiáo”。

预设5: “卡迪夫山”一词中,“卡”应该读“kǎ”。

预设6: “嘀嘀嗒嗒”一词中,“嗒”应该读“dā”。

预设7: “衣衫褴褛”一词中,“褴褛”应该读“lán lǚ”。

(2)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这些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预设1:我知道“衣衫褴褛”这个词的意思是,比喻衣服破烂不堪。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可以帮助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为理解文章内容作好铺垫。)

3.梳理人物关系出示课件8

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都能准确的读准字音,想必课前是做了充分的预习,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说说课文中有哪些人物,理一理人物之间的的关系。

学生汇报。

预设1:我知道这篇课文的大人有:波莉姨妈、撒切尔法官、撒切尔太太、道格拉斯寡妇、印江·乔埃。

预设2:我知道这篇课文的孩子有:汤姆、贝其、哈克

预设3:我知道这篇课文的人物关系是:汤姆的母亲去世后波莉姨妈收养了他,撒切尔法官、撒切尔太太是贝其的父母,道格拉斯寡妇因哈克曾救过她的命,后来收养了他。

设计意图: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姓名和人物关系较为复杂,所以理清人物关系对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有很大帮助,这也是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好方法。)

4.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9(1)梳理故事情节,概括小标题

教师提出要求:课文节选的是汤姆山洞历险回家后的故事片段,片段介绍了哪些故事情节?你能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吗?

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小组概括的第一个故事情节的小标题是:变成小人儿

预设2:我们小组概括的第二个故事情节的小标题是:被麻雀和公鸡嘲笑

预设3:我们小组概括的第三个故事情节的小标题是:被猫捉弄

教师相机板书:回到小镇、讲述历险经过、看望朋友

出示课件10(2)根据小标题,概括主演内容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小标题说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汇报。

预设1:汤姆和贝琪失踪后终于回到了小镇。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历险的经过。后来在汤姆去看望朋友哈克时,从撒切尔法官口中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在洞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以及文章主要讲的事情,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同时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良好习惯。)

5.互动课堂出示课件11根据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读“阅读提示”,用横线画出学习任务。

二、聚焦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一)研读课文,完成任务一

出示课件12 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选择最吸引你的情节,在文中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并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读课文,用笔做批注。

教师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批注。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13预设1:“回到小镇”这部分的情节令我印象深刻。我是从第2、3自然段找到人们的动作“挤满、喊着、迈着、穿过、搂着、又亲又吻、握住......”,语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以及神态“欣喜若狂、泪水如雨......”这些描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人们看到失踪多时的两个孩子被找到时喜悦的心情。

出示课件14预设2:汤姆“讲述历险经过”这部分的情节令我印象深刻。第4自然段中,“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这段描写尤其让我感受到汤姆是个“喜欢冒险、有虚荣心又可爱”的孩子。从“躺在一张沙发上”可以看出汤姆虽然身体虚弱和疲惫,但是仍沉浸于这次历险难以自拔说明他喜欢冒险。从“夸张地吹嘘”这个词可以看出汤姆有虚荣心又可爱,令人印象深刻。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0.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467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