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01(统编版 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10日
资源编号 94584

2025年春季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01(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5-02-09 八年级下册 0 61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5年春季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01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 (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回忆是有(①)的,鲁迅先生夜间疲倦,正想偷懒,仰面在灯光中piē___见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仿佛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回忆是有(②)的,居里夫人不畏艰难,献身科学,那黑夜中闪耀着的蓝色荧光,便是她以苦为乐的人生颜色;回忆是有(③)的,汪曾祺先生客居云南,遍访美食,那雨季中味极鲜yú____的牛肝菌,青头菌,让异乡人漂泊的心不再流浪。回忆是有(④)的,总有一些瞬间,会直击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piě____见      鲜yú____

(2)(2分)给文中序号处各入一个词语,你觉最符合语境的一组是(     )

A.声音  味道  温度  色彩    B.色彩  声音  味道  温度

C.声音  色彩  味道  温度    D.温度  味道  声音  色彩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暄嚣  重幔  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B.丘壑  涂墁  无动于衷  重峦叠嶂

C.题跋  推崇  巧妙绝伦  因地治宜D.鲜腴  星辰  春寒料峭  自出新裁

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为了人民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永垂不朽。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4. (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第一中学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速度。

B.随着对各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情况有了全面了解。

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激刘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

5. (2分)下面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请选择一个最合理的顺序(   )

①但是,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等新的文化形式的冲击,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

②如果不立即加以抢救和保护,就会有消亡的危险。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它主要依托人的声音、形象和技艺得以延续。

④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

⑤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A.④⑤②①③      B.④⑤③①②           C.③①②⑤④            D.③⑤①④②

6.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语文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其中,导语和主体是任何一则消息中必须具备的。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老师和同学们都热切地期望着你的成功。这句子的主干是:老师和同学们期望成功。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D.小甲虫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7. (共10分)新学期开始,班级将把上期学习古诗词的情况进行总结,请你补充完整。

类别 诗句 出处
自然风光 ①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山气日夕佳,②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树树皆秋色,③____ 王绩《野望》
轻舟短棹西湖好,④____ 欧阳修《采桑子》
几处早莺争暖树,⑤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⑥       朱敦儒《相见欢》

诗人“思乡”的情结总会引起我们的共鸣。当你离开故乡,回望故乡山水时你可能会吟咏出“⑦____,⑧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而你“独在异乡为异客”时,他乡暮景可能会惹动你满怀愁绪,于是“⑨____ ?⑩____”正好能表达你此时的情感(崔颢《黄鹤楼》)。

8.名著阅读。(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材料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1)(2分)【材料一】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2)(2分)【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9.综合性学习。(6分)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活动,请您参加。

(1)(2分)为本次活动开展拟一条宣传标语。

(2)(4分)破环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你能各举出2个影响因素吗?

例:人为因素:战争;非人为因素:地震。

人为因素:_______、_______;   非人为因素: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完成10–22题,共36分)

古诗文阅读(完成第10–14题,共16分)

(一)古诗鉴赏(共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⑴(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诗歌第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呜的号角声,格调悲壮,意境苍凉。

C.诗中“半卷红旗”运用借代写敌军趁夜偷袭守军之状,“霜重”加剧悲凉的氛围。

D.这首诗歌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颇有震撼力。

⑵(2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二)古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11.(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饿其体肤               饿_______     (2)衡于虑                 衡_______

(3)苏秦闻之而惭        惭_______     (4)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     素_______

12.(2分)下面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B.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C.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D.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13.(4分)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14.(2分)【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证明【甲】文提出的观点?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完成15—22题共20分)

(一)阅读《体温下降恶果多》完成15 — 18 题,共10分。

体温下降恶果多

①自疫情爆发以来,测体温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教科书上说,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但是,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我们身边人的体温,已经很少有达到或超过37℃的了。

②是测温枪不够准确吗?不,人类体温下降已经是一个事实。202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下降0.4℃,幅度看似很小,但后果却不容乐观。

③1851年,一位名叫卡尔·温德利希的德国内科医生,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体温数据,首次确定了人体正常体温为37℃,这种说法一直延续至今。

④但是,近年来,许多调查证实,人类体温在不断下降,37℃已经成为历史。

⑤科学家分析,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过去,人们每天都要做很多运动:农村人要种庄稼或者放牧,即使是城市人,也会每天手洗衣服、自己做饭、清扫房间;大家出门会优先考虑步行或自行车,闲暇时靠户外运动打发时间。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懒了:吃饭靠外卖,出门就打车,洗衣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随时可以躺在床上打游戏,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园场景一去不复返。

⑥现代人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下降;而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即使一个人什么都不干的时候,肌肉也在进行代谢(这叫基础代谢),产生热量我们说的正常体温,即是在这种状态下测得的。较少的肌肉,意味着较低的基础代谢和较低的体温。

⑦肌肉含量下降也跟生活压力有关。在压力状态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皮质醇会分解肌肉。生活压力导致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肌肉过度分解,体温也就随之降低。

⑧除了肌肉含量下降外,空调导致的出汗困难也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一大原因。人们长期在空调屋工作和生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机会,久而久之,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从而导致体温降低。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

⑨蝙蝠之所以百毒不侵,而且还不会得癌症,就是因为它们的体温能保持较高的40℃。而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意味着我们的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的发生率。

⑩为什么体温降低,免疫力也会降低呢?

⑪我们人体有大约60万亿个细胞,血液的任务就是向这60万亿个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并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识别体内的异物,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体温高时,血流速度快,白细胞就能更加迅速地发现体内异常,把病原体扼杀在摇篮里。反之,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发现异物和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的效率都大大地降低了。这就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疾病。

⑫此外,白细胞不仅能抵御外部病毒和细菌的攻击,还能监测到体内的癌细胞,及时把癌变细胞杀死。其实,即使是健康人,每天体内也会产生约5000个癌细胞。如果其中一个躲过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幸存下来,很快就会1变2、2变4、4变8……最终演化成肿瘤。据科学家推算,如果体温下降1℃,免疫力降低30%,则每天免疫系统可能会漏掉近1500个癌细胞,任其疯狂繁殖

⑬所以,良好的免疫系统,对外可以快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对内可以及时监测并杀死癌细胞。但是,如果体温降低,免疫系统反应迟钝、消极怠工,病毒、细菌、癌细胞就都有了可乘之机。

⑭知道了体温降低的恶果,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加强体育锻炼、不滥用空调、放松心态缓解压力等方式,从一点一滴的小细节中,适当提升体温。

15.(3分)第⑧段能否放在第⑤段的前面?为什么?

16.(3分)说说“科学家分析,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中的“最主要”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17.(2分)第②段画线句子列举的数字有何作用?

18.(2分)进入到期末复习阶段后,小明常常以疫情和学习紧张为借口不参加任何运动,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请结合上面所选文字的内容,将你劝说小明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我的老师》,完成19–22题,共10分。

我的老师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梦幻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19.(3分)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

20.(2分)赏析文章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1.(2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老师的性格特征。

22.(3分)有人说本文的标题太一般,不如将它改为“记忆中的风筝”。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为什么?

三、作文(5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静好,芬芳满园,八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我们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砺了意志,让我们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我们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艺术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我们的身心,也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丰富,更充实。加油吧,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八年级,一个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写成记叙文;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

…………

参考答案

1. (1)    瞥     腴        (2)  C

【解析】(1)瞥见:偶然看到,“piě”写作“瞥”;鲜腴:解释是新鲜肥美,“yú”写作“腴”;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要了解词语本义,结合语境选词填空。

根据“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仿佛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可知,第-空应选用声音”;根据“那黑夜中闪耀着的蓝色荧光,便是她以苦为乐的人生颜色”可知,第二空应选用“色彩”;根据“遍访美食,那雨季中味极鲜腴的牛肝菌,青头菌,让异乡人漂泊的心不再流浪”可知,第三空应选用“味道”;根据“会直击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可知,第四空应选用“温度”;

故选C。

2. 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2025年春季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01(统编版 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458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