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理解审题立意的内涵和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4.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文,写出符合题意、思想健康、立意新颖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在写作中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理解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怎样审题,从哪些方面审题;了解文章立意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
在动笔写作文之前,要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的含义,即审题。这是写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作文成败关键性的一步。古人云:“意犹帅也。”文章的立意就是确立文章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立意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是作文的统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审题立意。(出示课件1)
教师板书课题:写作 审题立意(出示课件2)
二、整体感知,写作指导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说说审题。(出示课件4)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一)何谓审题
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写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作文成败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是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二)审题的方法(出示课件5、6、7)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了解了什么是审题,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审题,即审题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
预设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出示课件5)
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再如《初中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初中”界定了要写的是初中阶段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小学或者幼年时的故事;“二三事”则表明,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来写,不要只记叙一件事,也不要拉拉杂杂流水账一般写若干小事。
预设2: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出示课件6)
比如《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将“生活”比喻成“镜子”,意味着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生活中让你感触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恶。总之,要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哲理的体悟。
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预设3:审题时,抓住“题眼”,确定文章重点。(出示课件7)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核心,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目中的含义,就是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教师指导:那么,应如何抓“题眼”呢?(出示课件8)
(1)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赞成”展开。
(2)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3)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预设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出示课件9、10)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
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这样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 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 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适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等作文题目。
三、精读细研,技法讲解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讲解立意。
(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一)何谓立意(出示课件11)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材料、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并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
教师:立意的要求是什么?
(二)立意的要求(出示课件12)
①立意要集中、鲜明。文章赞扬什么,揭露什么,阐述怎样的道理,都要观点明确,所有内容必须围绕着一个观点进行阐述。
②立意要健康、贴切。立意要符合题目的设置与要求,不能跑题,做到立意正确,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③立意要深刻、新颖。在立意时,要学会求新,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看问题的角度,甚至可以从反面立意,以使立意新颖。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抓住他人未发现的新颖内容。
教师:下面我们来说说立意的方法是什么?
(三)立意的方法
1.以小见大法。(出示课件13)
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面前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的艺术效果。
2.实题虚写法。(出示课件14)
首先要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然后再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例如,半命题作文《一段____的旅程》,可以从“实”立意,写一段真实的旅程,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动、收获;也可以从“虚”立意,写成长的旅程、想象的旅程等。
3.变换角度法。(出示课件15)
即文章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例如《不期而遇的温暖》,某考生一反从生活小事入手来表现“不期而遇的温暖”,而是从两位耳熟能详的诗人陶潜和杜甫穿越时空的相遇入手来表现,并且将历史和想象结合起来,赞颂两位伟大诗人光耀史册的才华和功绩,其立意角度令人拍案叫绝。
4.逆向立意法。(出示课件16)
即从事物发展或已有观点的相反方向进行立意。其核心是逆向思考,打破思维定式,标新立异。例如,“东施效颦”可褒扬东施勤于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滥竽充数”可褒扬南郭有知耻之心。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时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疏漏,因此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应当及时加以修正。
四、合作探究,写作实践
文题展示一:(出示课件17)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师生讨论,分析思路。)
提示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2: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提示3: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师:同学们,请根据提供的材料,讨论分析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出示课件18)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回答。)
学生1: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学生2: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
学生3: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