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社戏》-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8日
资源编号 93614

第01讲《社戏》-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2025-01-27 八年级下册 0 56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第01讲《社戏》-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第02讲《大...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

01讲《社戏》

一、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文中的“我”看成鲁迅本人。

三、文体知识

小总说 定义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 人物 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侧面描写。“人物”是小说的主要要素。
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类类别 按篇幅及容量 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表现的内容 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等
按体制 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语言形式 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四、题目解读

旧时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做“社”。按照我国的民间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人们以演戏的形式进行祭祀,那时演的戏就称为“社戏”。课题概括了记叙的主要内容。

五、字音字形

1.读读写写

钳qián            撮cuō              偏僻piān pì        行辈háng bèi

照例zhào Iì       欺侮qī wǔ           宽慰kuān wèi       嘱咐zhǔ fù

怠慢dài màn       礼数lǐ shù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shuǐ

潺潺chán chán     踊跃yǒng yuè       屹立yì lì           家眷jiā juàn

皎洁jiǎo jié        好歹hǎo dǎi

2.补充注音

絮叨xù dāo       蕴藻yùn zǎo       纠葛jiū gé         漂渺piāo miǎo

舒展shū zhǎn      朦胧méng lóng    归省guī xǐng      偏僻piān pì

照例zhào lì        惮dàn

3.多音字注音

省   归省(xǐng)     省略(shěng)

相  旺相(xiang)     相信(xiang)

哄  哄抢(hōng )       哄骗(hǒng)    一哄而散(hòng)
4.形近字注音
舟楫(jí)    通缉(jī)       编辑(jí)    作揖(yī)

豆荚(jiá)    汗流浃背(jiā)  脸颊(jiá)

竹篙(gāo)   蒿子(hāo)     嵩山(sōng)

狭窄(xiá)   拾掇(duō)      辍学(chuò)  点缀(zhuì)
凫水(fú)      岛屿(dǎo)      袅娜(niǎo)
屹立(yì)      迄今(qì)        收讫(qì)

5.易写错字

     欺     笑     宽     吩咐     跃     钱     

     洁     故     好     稀     散     扬     

    掘蚯蚓

 六、词语识记

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诚然:确实这样。

朦胧:动词,弥漫。

蕴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立:矗立。

潺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划(船)。

楫:桨。

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怕,畏惧。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絮叨: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1.课文结构

二、重点难点理解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作者在“看戏”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概括出三次波折、三次转机分别是哪些事,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4.作者盼望已久的社戏好看吗?为什么?

5.结合双喜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

6.“如何理解“偷罗汉豆”这一情节?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7.文章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课文主题

本文叙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同小伙伴们一起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天地中自由欢乐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考点一:人物描写方法

例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

(2)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3)“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

考点二:理解关联词语

例2: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每个括号内限填一个字)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在我是乐土:(    )(    )我在这里(    )(    )得到优待,(    )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考点三:熟记文学常识

例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B.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社戏》选自小说集《彷徨》,文中能连翻四十八个跟头的“老生”属于戏曲四行当中的角色。

D.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为新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石。

考点四:理解课文内容

例4: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基础过关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xíng) 絮叨(xù)    船橹(lǔ)    蹉跎(cuō)

B.怠慢(dài) 烙印(lào)    家眷(juàn)    伛偻(lǒu)

C.凫水(fú)  旺相(xiāng)  屹立(yì)     潺潺(chán)

D.竹篙(gāo) 晌午(shǎng)  松懈(xiè)    舀水(yǎo)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B.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C.“我们和好吧,”她说:“我们还是好朋友。”

D.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3.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句话还原至文段的①②③④四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①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②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③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④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这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我”的急切心情。

B.“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中的“两岸的豆麦”“河底的水草”“扑面的吹来”都是偏正短语。

C.“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中的“朦胧”是形容词。

D.《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还学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5.下列各句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常有使人眼前一亮的“孩子”形象,如《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孩子,《社戏》中那一群活泼淳朴的少年儿童,他们身上,往往闪着人性美好纯真的光彩。

B.《社戏》一文重点写了“我”的童年趣事,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等。

C.散文《社戏》的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迅哥儿”)与外婆家乡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D.《社戏》的作者鲁迅围绕中心事件“看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作品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和无私。

6.阅读鲁迅《社戏》中的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篱,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槽,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yuè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给语段中加点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后篙(           )      潺潺   (         )       yǒng yuè(     )

(2)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      磕      夹      飞                   B.点      敲      混         飞

C.磕      点      混      飞                    D.点      敲      夹         箭

(3)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

参考答案

二、重点难点理解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

围绕这个线索写了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在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第01讲《社戏》-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361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