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诗三首》-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2日
资源编号 93316

第1课《古诗三首》-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2025-01-22 三年级下册 0 67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第1课《古诗三首》-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

1课《古诗三首》

1.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一、课文内容解读。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将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地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春风,如临其境。

《三衢道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写的。描写了作者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全诗明快自然,极富生活韵味。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三、写作背景。

《绝句》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写于成都草堂,描绘草堂所在浣花溪一带的绚丽春景。反映了当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和尚的画所作的题画诗。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三衢道中》这首诗就是曾几游赏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作品再现了诗人游赏三衢山时的愉悦情景,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生活的热爱,自然,优美,清新,明快。

四、相关资料。

鸳鸯:又名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鸳鸯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雁形目鸭科鸳鸯属。

蒌蒿:也称芦蒿,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气味。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可腌渍。生长于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

三衢:浙江衢县,因县境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课文朗读。

(1)课文共有(    )首古诗,我已经朗读了(    )遍课文,并且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绝句》的作者是(    )朝的(    ),《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朝的(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    )朝的(    )。

2.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正是(    )    山行(    )    中国(    )

正月(    )    银行(    )    中风(    )

3.比一比,再组词。

牙(    )    庐(    )    惠(    )    融(    )

芽(    )    芦(    )    慧(    )    溶(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暖——(    )    外——(    )    先——(    )

阴——(    )    减——(    )    晚——(    )

5.解释诗句中带点的字词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芦芽:_____      欲:_____

诗句的意思: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含义。

①泥融飞燕子(    ) A.泥土融化  B.融进泥土  C.泥土湿润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  A.知识  B.知道  C.先知

③小溪泛尽却山行(    )  A.但是,表转折  B.后退  C.再、又

④正是河豚欲上时(    )  A.将要  B.正要  C.想要

二、再读课文理解句段。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2.翻译诗句意思。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理解诗句,填一填。

(1)《三衢道中》中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句》中表现“清风徐徐,花草芬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惠崇春江晚景》中把早春时节江水变暖的情景描绘得美妙传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清脉络。

(1)《绝句》的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有__________,在诗中描写燕子和鸳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诗人由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联想到______,该诗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感。

(3)《三衢道中》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5.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①这两句诗分别从(    )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

A.视觉、触觉    B.视觉、嗅觉    C.听觉、嗅觉

②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两句诗中的“________”字写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________”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

(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①从短语“______”中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_____。

②加点字“却”的意思是______。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从中我体会到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6.读一读三首古诗,根据诗意填空。

(1)《绝句》的作者是____代____,诗人通过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春天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春景图。“迟日江山丽”的“迟日”的意思是________。

(2)《三衢道中》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浏览____省三衢山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出行时________的心情。

(3)读《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____为惠崇的画作《      》而写的题画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富含哲理,写出了诗人的观察和想象。

三、三读课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一)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季节)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绝句》是_____________代大诗人________________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视觉感受,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嗅觉体验;既有“_________________”的动态描摹,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态刻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好动人的春色图。

(二)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把诗中描绘的画面补充完整。

绿色的____掩映着几枝粉红的____。江上春水荡漾,一群____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江水已经变____。岸边长满初生的____和刚刚发出嫩芽的____。这正是____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写的都是诗人从画中观察到的,是真实存在的。

B.第四句是诗人的联想,画中并没有真正出现,这样写是不合理的。

C.诗人按“江岸—江面—江边—水中”的顺序呈现出了一幅春江美景图。

D.“暖”“欲”两个字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写出了画家的难画之意和未画之意。

(三)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出游的天气——____(A.小雨    B.晴天),以及出游的路线——从____(A.山路    B.水路)到____(A.山路 B.水路)。其中,“却”是________的意思,表现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2.诗的后两句写了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阴不减来时路”是____(A.所见    B.所闻),“添得黄鹂四五声”是____(A.所见    B.所闻),动静结合,以有声衬无声,更加表现出了深山的____(A.喧闹    B.寂静)。

3.读了后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1)3  3

(2)蒌  蒿  暖  泛  添  芦芽  河豚  绿阴

(3)唐  杜甫  宋  苏轼  宋  曾几

2.zhèng  zhēng   xíng  háng   zhōng  zhòng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三年级下册 第1课《古诗三首》-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331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