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2民主与法治
1.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体现了法治的要求是( )
A.实行良法之治 B.反映人民意志 C.实行善治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这说明依法治国要做到(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3.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下列活动能体现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的有( )
①小刚利用假期在社区做垃圾分类志愿指导员
②李老师作为市民代表参加地铁价格调整听证会
③大三学生小明参加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④小亮上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代表“沉下来”,群众“请进来”,民意“聚起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各级人大代表走进街道社区,面对面听取市民的意见。下列事件能体现公民参与科学立法的是( )
A.刘强参加人民法院召开的破产案件现场公开听证会
B.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C.党的二十大代表严格按照党中央规定的程序步骤选举产生
D.某教师向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教师法(修订草案)的意见
5.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的轻食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轻食行业现阶段存在标准化程度低、食品安全隐患、商家夸大宣传等问题,亟待多方携手予以改善。解决上述问题需要( )
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②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③商家明底线,不断提高法律和诚信意识 ④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自觉守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创新,强调公民参与。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
A.赵某作为政协代表调研社区改造情况——民主协商
B.孙某登录当地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信息——民主监督
C.李某参加学校社团吸纳新人的招聘会——民主选举
D.钱某参与居民用水阶梯价格的听证会——民主决策
7.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有( )
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③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④法律和道德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2022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启了我国家庭教育进入“依法带娃”的时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这体现了( )
①良法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与社会共同进步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我国实行良法善治,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新闻事件有( )
①某商场因哄抬物价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②全国公安机关正开展扫黑除恶追逃“清零”行动
③外交部驳斥美国某些政客对疫情的“甩锅”言论 ④《民法典》的新修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从民主听证会到人大代表进社区,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这表明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
A.人民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人民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实现
C.人民当家作主 D.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11. 11月2日,益阳市政府召开2022年第21次常务会议,明确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应主动接受行政效能监管系统监管和“好差评”系统的评价,优化政务服务。此举有利于( )
①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 ②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③完善公民的监督、建议渠道和机制 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江苏泰州开展宪法知识宣传,部署“法治护航”行动;淄博市周村区司法局大街司法所联合区关工委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法治书画笔会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
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②有利于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2022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启了我国家庭教育“依法带娃”的时代;种子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噪声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这说明( )
①法治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③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
④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法律都能够得到严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A.法无授权不可为 B.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C.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D.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5. 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9个“国家宪法日”。当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南充等地通过模拟法庭、法治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宪法法律知识。这有助于( )
①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②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③提升人们的科技水平④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指出,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完善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理等制度。河南省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提升办事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
②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③激发民众热情,积极行使民主权利
④回应群众诉求,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国家制度体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① |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有工人农民代表 497 名,专业技术人员代表 634名,党政领导干部代表 969 名等。 |
②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
③ | 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
④ | 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
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某小区筹备组建业主委员会,和某些居民“不感兴趣”“与我无关”等态度不同,小李认为这关系到每一位业主权益,并积极参与;小李特地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流程,并依照流程做好准备;面对意见分歧,某些居民言辞激烈、甚至爆粗口,而小李将想法撰写成文,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1)材料一分别体现了我国哪些民主制度保障?
(2)请从“参与民主生活”角度谈谈材料二中小李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
18.(2022上·北京朝阳·七年级校考期末)有人认为:只要不违反法律,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我们很远。也有人认为:作为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法律与我们的关系不大。
(1)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实践探究】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他说,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秉持法律这根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材料二 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材料三 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法治意识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还十分明显,如河南某市曾做过调查,遇到问题只有35%的人选择诉讼,其余选择上访或找政府部门协调处理。当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热衷于到上级领导机关上访,存在着“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案件结不了,成为困扰各级法院的“老大难”问题。
(2)材料一说明我国坚持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3)“法律就是国王”“国王就是法律”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你更赞同哪一种理念?请说明理由。
(4)为了让“信访不信法”的人由“信访”转变为“信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19.(2023上·安徽滁州·九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路线图。
2016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第十六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其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 , 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材料二 李克强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权不可任性”。
(1)请简要说明“建设法治中国”的合理性?
(2)根据所学知识,请从“厉行法治”的角度为实行全面依法治国出谋划策?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活动组织有序,社会反响热烈,累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1)网民积极建言“十四五”规划说明了什么?
(2)“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对我国民主决策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法治河北。深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宪法教育,完善监督实施制度,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强重要领域立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3)有同学认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制河北,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坚持厉行法治,只要全民守法就可以了,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时代的交汇处,我们激情满怀,责无旁贷。
(4)说说你怎样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化作实际行动?
…………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的要求。
ABCD:依据教材知识,法治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2.C
【解析】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C: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强调的是公正司法的重要性,故C说法符合题意;
ABD:此三项在题干中均未能体现,故AB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