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九上道法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综合训练
一、基础训练——单项选择(共25小题,每题2分,合计50分)
1.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一系列部署、推出一系列举措。这( )
①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②有利于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③是坚持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迅速解决“三农”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2024年2月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对“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这一文件出台的目的是( )
A.持续造就“千万工程”经验和实践范例
B.确保以高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为着力点
C.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D.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福祉状况的主要指标。根据下图信息可推断,这五年来( )
注:2019-2023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6.0、2.2、8.4、3.0、5.2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②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③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④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基本同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2024年1月17日,中国亮出了2023年经济答卷。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这一成绩表明( )
①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④我国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推出众多民生礼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这表明我国(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B.实现发展成果绝对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C.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D.始终坚持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着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6.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为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把舵定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高质量发展
D.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7.如图是2019-2023年F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的统计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①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
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
④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随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而缩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列图表反映的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显著提高
B.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C.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9.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7%,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这说明( )
A.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B.我国已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力量
C.我国的人均收入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10. 2023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建设质量强国有利于( )
①不断推动中国主导世界的发展 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③缓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202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一产“两强一增”,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产业支撑、改革赋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采取这些措施的合理性在于( )
①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②最终实现同时富裕
③彻底解决主要矛盾 ④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出新要求。这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改革开放
B.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我国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已步人发达国家行列
13.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字频现:新质生产力、新三样、新型基础设施、新型消费、新型能源体系⋯⋯向“新”而行体现( )
①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科技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让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全面而深刻的大跨越。这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 )
①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④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 2024年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有责任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因为( )
①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②我国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教育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6.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释放出强劲生产动能。目前,我国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达到66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据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推导合理的是( )
①坚持创新理念——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
③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④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 2024年3月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表示,为了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度保障,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机制。上述措施影响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②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③打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优势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8.近期,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火出了圈,它不仅能和人展开互动,还可以写诗、绘画、写文章,也能编写程序代码、帮助法官判案……未来,其有望走进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可见( )
A.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B.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C.生活处处都有创新
D.创新引领文明新风尚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云南热作所等单位,攻克多个育种技术难题,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资源安全提供了品种与技术支撑。据此可知( )
①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②我国已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③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④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我国的13所高校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这是因为这13所高校有着我们最前沿最先进的研究学科,是人才培养基地,它们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我国应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④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我国带来许多困难,要增强忧患意识,落实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连续举办8届全国双创活动周、超过5.2亿人次参与,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 )
①提倡完全自主研发,避免借鉴学习
②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③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2.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下列对教育认识正确的有( )
①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②科技优先发展,教育引领驱动
③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 2023年河南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实验幼儿园改扩建、第一幼儿园重建,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000个以上,力争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如此重视教育的原因是(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④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近日,华为Mate60RS再一次进化,集天通卫星通话+双向北斗卫星消息于一身,当中使用的麒麟9000s芯片不含任何“美国成分”,是华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这说明( )
A.企业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B.关键核心技术是第一动力
C.盈利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
D.科技的进步只能依靠企业
25.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浩瀚宇宙再现中国人太空“会师”的画面;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商业航班首飞,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从载人航天飞船到大飞机,这一系列成就表明( )
A.制度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 B.我国已建成创新型国家
C.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D.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等战略成效
二、能力提升——素养探究(共4大题,合计50分)
26、判断说理题: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上打“√”,错误的在()上打“×”】并说明理由。(6分)
中学生小丽看到有人从事网络直播很赚钱,认为上不上学没关系,中国经济靠网红就能带动起来。
判断:( )
理由:
27.【喜迎党的二十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运用所学知识,请对“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进行点评。(8分)
28.【改革开放谱新篇】
材料一 2023年4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材料二 从百姓不断改善的生活,最能感受中国发展的温度。3.5亿人次的农村学生,吃上营养均衡的餐食: 10.4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13.6亿人参保基本医疗保险,能用更低的价格、用上更多的新药好药………这样的温暖,日渐充盈着中国人生活的不同切面。
(1)为什么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至少4点,8分)
(2)材料传递的“中国温度”符合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6分)
29、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
材料一: 2023年9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近年来,中国因地制宜提升创新能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壮大。比如,工业城市辽宁锦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江苏常州依靠创新驱动成为“万亿之城”,浙江安吉将绿水青山打造为城市名片,广东深圳以新兴产业融合催生科技龙头。四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累累硕果,正是中国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要性。(8分)
材料二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重要位置,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2)结合材料二和创新的相关知识,阐释我国应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8分)
材料三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说起航天,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航天员只身前往危机四伏的太空,突破一个又一个人类极限,完成一系列神秘而宏伟的任务,不断刷新人类对太空的认知。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人颁奖词: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空必将行稳致远!
(3)向航天人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6分)
…………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理解。
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一系列部署、推出一系列举措,这有利于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故②④说法符合题意;
①:“同步富裕”说法错误,应为“共同富裕”,故①说法错误;
③:“迅速解决”说法过分夸大,不能迅速解决“三农”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