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背诵清单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必考
(一)背景(了解):
(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
(2)外患: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止。
(三)目的: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
(四)代表人物:中央: 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必考
(一)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二)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兴办新式学校,培养新式人才:①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③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3、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一)新式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
(二)新式海军:从19世纪70年代起,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四、左棠收复新疆
【(一)时间:1875年
(二)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三)1884年,新疆建省。】
五、评价洋务运动★★★★★必考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积极意义: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起止时间:1894年——1895年
(二)日本挑起战争原因: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重要原因:制定“大陆政策”,妄想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进而称霸世界,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3、直接原因:1894年派兵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蓄意挑起战争。
(三)战争过程及民族英雄:
(1)丰岛海战:1894年 7 月,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
(2)平壤战役:1894 年 9 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
(3)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下令避战保船,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4)辽东之战(或称大连旅顺之战):徐邦道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1895 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战争的失败,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必考
(四)中国战败原因:★★★★★必考
1、根本原因:清王朝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或者表述为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武器装备落后,军队战斗力低3、战略战术失当,丧失了制海权4、日本蓄谋已久,战事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内因)① 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无能(根本原因)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④清军装备落后。客观原因(外因):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③装备先进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必考
(一)时间:1895年 (二)地点: 日本马关 (三)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四)内容:
1、【割三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两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增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五)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拓展延伸,理解记忆)
1、《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2、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3、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倾销商品)变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结:《马关条约》后,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与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瓜分中国狂潮
(一)三国干涉还辽: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二)瓜分中国狂潮: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新修订)
(三)“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错失瓜分中国时机的美国向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这样,列强不断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新修订)
(四)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拓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表现:政治上:开始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从戊戌变法开始,辛亥革命继续进行。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思想上,以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必考
(一)原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二、宣传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发展
(一)概况: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人士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