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速记清单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一、单元内容:本单元从思想、经济、文化方面阐述了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
二、课节概述: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逐步发展。文艺复兴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阶段特征:人类历史进入到近代社会。
四、单元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衰落和瓦解的原因;知道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手工工场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及其意义。
2.知道文艺复兴的基本史实,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3.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航海家的航海成就;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了解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的殖民活动、英国的殖民扩张;掌握”三角贸易”的内容、影响;了解荷、法、英殖民争霸的基本史实。
五、单元重难点:
【重点】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兴起的原因及其意义;文艺复兴的实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航海家的成就;殖民掠夺的根本原因;早期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
【难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与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实质;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影响;殖民掠夺的影响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经济发展)
1、农业(租地农场)
(1)背景
①垦殖运动
时间:11世纪以后
参与者: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结果、影响: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②庄园的衰落和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建立租地农场
①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②14世纪,领主出租直领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③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3)租地农场特点: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2、手工业(手工工场)
(1)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2)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3)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工人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特点:
剥削方式﹣﹣雇佣关系
生产方式﹣一分工协作
经营特点一一面向市场
3.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社会结构)
1.农村:13、14世纪,贵族将地产抵押或变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易错提醒】
1、出现新兴阶层:农村:富裕农民 城市:市民阶层(新的政治力量)
【基础过关】1.下图所示徽章表明当时德意志( )
A.领主拥有统治权
B.手工业获得发展
C.封君封臣制流行
D.机器工厂已出现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德意志”及图片信息“面包师、裁缝、酿酒工”可知,这些徽章都是颁给手工业者的,说明当时手工业获得发展,B项正确;“领主拥有统治权”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以土地为纽带,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中世纪时期,机器工厂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基础过关】2.观察下图可知,这些城市的相似之处是( )
A.经济发达 B.文化繁荣 C.社会稳定 D.交通便利
答案:D
【详解】观察题干图示可知,中世纪城市都分布在主要的商路上,说明这些城市的相似之处是交通便利,D项正确;题干图示不能看出经济发达,排除A项;题干图示不能看出文化繁荣,排除B项;题干图示不能看出社会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
【基础过关】3.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 )
A.雇佣关系的形成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西欧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的出现使少数富裕的手工业者演变为手工工场主,他们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形成,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A项正确;综上所述,BCD三项都不是生产关系的本质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聚焦中考】1.某小组在合作学习时,讨论的内容涉及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佃户、城市自治、大学的兴起等。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
B.封建时代的亚洲
C.中世纪的欧洲
D.步入近代社会
答案:C
【详解】中世纪欧洲政治上实行的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是庄园制,城市开始实行自治,大学开始兴起。因此,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中世纪的欧洲,C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封建时代亚洲均不符合材料中“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佃户、城市自治、大学的兴起等”信息,排除A和B项;材料中信息不能说明步入近代,近代是指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聚焦中考】2.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手工业作坊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13世纪开始,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农业出现了租地农场,手工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聚焦中考】3.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这反映了( )
A.中西文明交流融会
B.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C.中国建筑技术发达
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18世纪,中国输往欧洲的手工业产品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这反映了中西文明交流融会,A项正确;材料还反映了欧洲吸取中国文化风格,“中国打开欧洲市场”的说法不全面,排除B项;欧洲建筑只是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并不能说中国建筑技术发达,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并不是说中华文明具有先进性,排除D项。故选A项。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1.兴起时间:14世纪中叶
2.兴起地点:意大利(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扩展至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3.兴起根本原因: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含义: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5.实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文化运动)
6.方式: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