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预测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76509

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预测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

2024-05-20 中考 0 1,12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徐州市中考押题预测卷
2024年徐州市中考押题预测卷: 2024年中考语文押题预测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数学押题预测卷(徐州卷)(含答案...

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预测卷

徐州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带一路”是跨时代的伟大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科技发明传递到国外。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冶炼金属           C.蚕丝织布          D.使用火药

2.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注入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

B.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农药、染料以及金属除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C.测定稀硫酸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稀硫酸滴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

D.稀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都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3.动手实验有助于提升实验探究能力,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持续加热食盐溶液直至水分蒸干

B.“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

C.“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

D.“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4.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图1中观察到乙杯溶液变红,发生物理变化

B.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图2中bc段的纱布也会慢慢变红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将不会变红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醋酸显酸性,可用于除水垢

B.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作钻探机钻头

D.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6.如图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4℃时,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D.将30℃时等量的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别降温到24℃,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铝比铁更活泼,所以通常情况下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B.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所以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化合价,所以同一化学式中的同种元素可能会有不同化合价

D.活泼金属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8.甲基乙内酰脲是一种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高效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4H6N2O2 。下列有关甲基乙内酰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乙内酰脲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的

B.甲基乙内酰脲能够消毒,是由于甲基乙内酰脲中含有氧气(O2)分子

C.甲基乙内酰脲分子中碳、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2

D.甲基乙内酰脲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元素质量比为8:1

9.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10.我国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内部封装了特定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在温和条件下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同时该纳米“蓄水”膜反应器的壳层具有高选择性,反应后,能保证生成的水集中到内部而乙醇溢出。

结合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C.由题目可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装置可以直接生成较为纯净的清洁能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除化学方程式外每空1分,共40分)

11.(4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1)认识文物: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2)文物锈蚀:汉代铁剪锈迹斑斑(如图所示),其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3)文物修复:去除文物上铁锈的步骤之一是将铁锈的主要成分用氢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原成氧化亚铁,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 “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1)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_______。(填字母)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检验某织物为纯棉还是蚕丝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2)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水泥,生产和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制作水泥的化工原料需要石灰石,请写出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

(3)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为防止出现“先建设后治理”现象,请你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分)某化工厂以生产钛白粉的主要副产物(含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取含高纯度氧化铁的氧化铁红,其工业流程如下:

(1)操作1能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说明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2)实验室中完成操作2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3中,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得到氧化铁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4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14.(10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较为纯净氧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若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下同)端通入;也可先将集气瓶装满水,让气体从导管_________进入。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选用C装置收集完气体后,测得瓶中氧气纯度明显偏低,以下原因可能的是_________。

A.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B.集气瓶在移出水面前未盖玻璃片

C.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3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①能够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曲线是_________。

A.MN段          B.NP段          C.PQ段

②PQ段与MN和NP相比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15.演示制作馒头,老师向已自然发酵的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口感更好。

一、成分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信息提示】①老师指出白色粉末的成分只涉及到Na2CO3和NaHCO3

②NaHCO3溶液不与CaCl2溶液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1:该粉末是Na2CO3

猜想2:该粉末是NaHCO3

猜想3:该粉末是_________。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根据步骤①②,甲同学认为猜想1一定正确,乙同学认为根据步骤①②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该结论,请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步骤③现象及信息提示,可知猜想_________一定不对。

(3)步骤④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a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2.5g,白色沉淀b的质量_________(填“等于”“小于” 或“大于”)2.5g,可得出猜想3是正确的结论。

【实验与反思】

(4)小斌同学指出只要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12溶液,出现_________现象,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二、组成测定

某处获取的天然碱样品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a、b、c为最简整数比),为测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同学称取该天然碱样品16.6g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

【实验步骤】

Ⅰ、组装好装置,_________。

Ⅱ、反复推拉注射器后称量E、F的质量。

Ⅲ、关闭弹簧夹,加热D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

Ⅳ、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

V、再次称量E、F的质量。

【问题探究】

(5)完成步骤I短线上的操作_________。

(6)E中的药品为_________;G的作用是_________。

(7)步骤Ⅳ中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_________;若不进行该操作,则所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8)(4分)根据下表数据计算可得:天然碱的化学式中a:b:c的值。(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B、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金属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蚕丝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B

【详解】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B、硫酸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金属除锈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预测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650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